不再参加统考统测 北京小学生“乐考”成主流
原标题:北京小学生 “乐考”成主流
又是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季。
每到此时,学生都会“如临大敌”。今年却有所不同。
北京市教委去年11月印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近一段时间,陆续经历期末考试季的北京市各小学,纷纷推出“乐考”与“乐学”,代替传统的评价与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夯实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什么是“乐考”与“乐学”,这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有哪些难题待破解?记者进行了走访。
——编者
在星光小舞台上,考场被布置成一个温馨的“采摘园”,考题变成了童趣水果卡,考分被不同数量的星星或是代表“你真棒”的大拇指符号所取代……
这竟是期末考试的现场?
没错!这些天,类似的场景在北京市多所小学低学段期末考试中不断上演。在北京市东城区和海淀区,“乐考”与“乐学”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学区,这种遵循孩子天性、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孩子个性特点的评价方式已被广泛铺开。
作为“乐考”学业评价方式探索的“领头羊”,北京市崇文小学从2011年提出“乐学乐考”的幼小衔接思考,到2012年开始在一年级实施学业展示活动,至今已进行了3年多的实践。今年二年级学生参与的“超市购物”体验式学业成果展示分别以“限时促销”“新品速递”“精选商品”3个板块呈现,由学生自主选取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二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清华附小一年级同学也以 “乐学嘉年华”的方式迎来了一学期的学业评价。老师们将语、数、英“考题”暗藏在九大闯关中,让学生在快乐的闯关过程中回忆知识点。
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的“乐考”是以“我爱读书”为主题,语、数、外3门课程共计15颗星,得到13颗星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校长亲自颁发的随身小读物。看到孩子们在书的世界中学习、嬉戏,不亦乐乎,校长高满洪很高兴,“看到好多小家伙拿着满星的考试卡,心里很是欣慰,说明学生们认可这种考核方式,你看,孩子们普遍反映‘玩’不够,都想把所有的项目再体验一遍。”
家长也开心。大学教师赵斌是清华附小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他很认可这种评价方式,“学习本应是个快乐的过程,如果考试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会背离教育初衷。通过这样轻松愉悦的考试方式,既完成了评价的目的,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了考试压力。”
还有老师说,形式多样的“乐考”方式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其实背后彰显的是学校各自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乐考”不仅仅是为学生减负,更是教学评价方式的进步
考试形式的变化,不能简单理解为减负。把严肃的考试“开发”成既让学生动手动脑,又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全新形式,其实是教学评价方式的重大进步。
“取消一个高利害的应用考试,实际上是化解了一系列无用的考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认为,“取消统考统测,是取消那种结果高利害的统考统测,实际上指向的,是拿这种统考统测的结果作为升学依据,或是评价学生好坏依据的评价方式。”
“不比高低,比标准;不比片面,比全面;不比别人,比自己”,北京小学不仅鼓励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模式,发挥特长、展示个性,也鼓励老师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淡化考分评价,注重能力考核。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丁雁玲说:“我们倡导综合性和客观性的学业评价方式,就是要在关注学业结果的同时重视学习过程,要在关注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关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考试负担。”
通过评价,反观自身、查找不足,激发信心与兴趣,也是评价所承载的重要功能。专家认为,在良性的评价机制下,激发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未来考试改革的方向。
考试形式的变化,倒逼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提升
“乐考”轻松了孩子的同时,却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采访中几位校长都提及的,“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倒逼了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提升”。
“我们要注重整体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流程,把好常态质量关与单元验收,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全方位、过程化、综合性评价方式,使‘乐学’‘乐考’越来越科学化。”丁雁玲说。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研修部主任宋浩志也指出:“高水平的‘乐考’更注重的是实质内容的把控。在命题上应多关注学科素养和能力考查,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的是,要关注质量分析,在命制‘乐考’题目的同时,注重评价要素的确立,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改进,并将‘乐考’的评价结果留存,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进行教学反思,实现‘乐考’‘乐学’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可持续推广。”
而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如何将“乐”的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与阶段性的评价中,让教育能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前提下精心雕琢幼小心灵,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石,仍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技术活儿”。正如李奕所呼吁的,服务于教育诊断、服务于教学改进的评价与测量工作,还有进一步做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