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国深泉学院:与世隔绝每周劳动逾20小时
深泉学院学生正在给牲畜喂食。
深泉学院学生在上课和学习
从洛杉矶向北驱车5小时,再坐3小时长途汽车,最后再乘校园巴士翻过2000米高山,就来到美国最特立独行的学校——深泉学院。这所与世隔绝的学院已有97年历史,尽管只是两年制专科学院,但却以严格的录取标准、“强悍”的教学模式而著称,这里的style是一边学习文史哲,一边干农活。
【生活】
与世隔绝每周劳动逾20小时
这是沙漠深处的一处荒野。四面无人,最近的小镇离这里也有64公里之遥。灌木、沙石一直延伸到远处高达2000米的山峰。碰到冬季大雪,常常数天与外界联系中断。
在菜地、牛栏和大片的苜蓿田掩映之中,有几栋简朴的房子,那就是荒漠最深处的神秘学校——深泉学院。
在深泉,学生们的生活在太阳升起前就开始了。清晨6点,负责播种的学生已下地劳作,负责挤奶的学生已经在为全校师生准备牛奶。负责准备伙食的同学要比所有人都起得更早才能保证大家吃上早餐。
在这座辽阔的大牧场中,学生们是厨师、是屠夫、是挤奶工、是牛仔。学校有约200头牛,以及马、羊、猪、鸡等动物,学生们必须和校工一起放牛、耕种。除正常上课之外,每名学生都必须担任一项职务,包括每天清早四点起床去挤奶、喂牲畜、驾拖拉机播种、搬木材、挖水渠、放牧牛羊、宰杀牲畜、做饭等等。每个学生平均每周都要在农场里进行不少于20小时的劳动。
不仅食物自给自足,学校还有自己的发电机,但不提倡看电视;有电话线,但信号不太清楚;可以通过卫星上网,网速很慢,而且不允许学生有社交网络账户,因为过于“轻浮”,损害学院的纯洁性。
【理念】
校训是学习、劳动和自我管理
深泉学院创立于1917年,创始人卢西恩·卢修斯·纳恩是美国的电气先锋。他认为学校应该是民主的实验室,不仅应集中在智力发展,也应强调个性、身心发展和责任,因此深泉学院的校训是——学习、劳动和自我管理。他希望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责任,在两年的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
除了高强度的劳动,这里的学习任务也堪称繁重。必修课只有两门:英文写作和公共演讲,学院认为,学生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为人类服务,表达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一入学,就需要学习写作。而公共演讲则贯穿整个两年学习时间中,学生们要做11次至少10分钟以上的公开演讲。
其他的课程则是选修,由学生选定科目,聘请老师,然后和老师一起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因为学生少,所以“一对一”的授课在这里也并不稀罕。
每天学生有1到2节90分钟的大课,因为每个班通常是8名学生,这就意味着每人都必须准备大量用于课堂讨论的素材。课程以文学和哲学为主。每学期需要完成2到3门课程,全年上课时间超过300天,上课强度远远高于普通大学。
学校有3名管理者,8到9名教授,其中3名教授是专职,其他则是每学期聘请的客座教授。除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学生还可要求教授给自己量身定制课程。
教授们就住在学校里,和学生宿舍走路不到一分钟。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教授住所的走廊从不关灯,这是鼓励学生随时和教授探讨,而教授除了上课,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劳动。
【争议】
家长称经历危险也是学习目的
当然,学生们来这不仅仅是为做农活。理论上讲,深泉学院只是一所两年制专科学院,但它却以严格的治学赢得一席之地。在2011年的美国官方排名中,深泉学院的学术能力排在美国大学的第三位,仅次于普林斯顿和耶鲁。
在深泉学院学习两年后,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直接工作。不过大多数学生选择去其他大学继续就读,他们可以直接从大三开始读起。紧张的课程,加上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还有在荒漠中培养出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令深泉毕业生深为哈佛、耶鲁等大学所青睐。
在过去10年,16%深泉学生毕业后去哈佛大学,13%去芝加哥大学,7%去耶鲁大学,7%去布朗大学。还有学生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斯坦福和牛津大学等名校。
虽然声名显赫,但该校也曾遭遇危机。1999年,名叫迈克尔·皮霍斯的学生在驾驶拖拉机下坡时翻车身亡。这对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学校这种培养方式也受到质疑。但出人意料的是,孩子的父母只是要求学校更注意安全措施,并没有提起诉讼。他们还希望“不会因此重新设计深泉的课程,将危险的经历完全从课程中剔除,因为那也是到这里学习的一个目的”。(高美)
你们为什么来到这个旷野?不是为了传统的学术学习,也不是为了田园牧歌的生活;更不是为了在商业中获取成功或是在职业道路上追求个人利益。是为了准备好用生命去服务,要明白,过人的能力和高贵的信念是对你们的期望。 ——深泉学院创始人卢西恩·卢修斯·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