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聚合品牌力量,绘就旅游发展新蓝图
国庆长假,最大的赢家莫过于旅游景区和景点。来自宜春市旅发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26.25万人次,同比增长32.4%;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39.2%。
今年的黄金周,宜春市的各个景区活动精彩纷呈、温泉禅宗备受追捧、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景区在游客人数和收入上都有了新突破,实现了“双增长”。在创造了可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打响了“月亮之都”、“禅宗圣地”、“温泉之乡”等旅游品牌,宜春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赣西名城宜春,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发展蓝图,提出了打造国际知名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定位,不仅明确了旅游产业地位、加快了旅游资源开发,也加大了旅游建设投入、完善了旅游管理机制等,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宜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国庆长假景区爆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旅游政策落实结出的硕果。从1998年宜春地委将“明月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列为经济建设重点项目开始,宜春旅游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旅游品牌创建工程显成效,10月8日明月山景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旅游品牌创建引客来,10月1日宜春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人次。
品牌为先,体验致胜。宜春市旅游业的繁荣,有三个因素不能忽视:其一,抓好旅发委职能转变,修编《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其二,创新营销方式,重视互联网时代媒介的作用,提出“一年四季在宜春”的宣传口号、拍摄纪录电影《禅境宜春》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宜春,观赏绿水青山、触摸历史人文;其三,旅游产业链完整,比如月亮文化节,既有文化活动、经贸活动,还有民俗活动,在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中完成种种消费体验。
“谁言宜春只宜春,宜冬宜夏宜春秋”,宜春“春看花、夏避暑、秋赏月、冬泡泉”的旅游形象已深入人心,但距离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流的旅游胜地还有些距离,一些地方的旅游软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短板”和个别“害群之马”,诸如在国庆假期,存在攀爬雕塑、不文明驾驶行为等不文明现象。
鉴于此,笔者以为,当下应该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软环境上谋划创新方式,不管是从景区信息的发布、突发事件的处置,还是到旅游从业人员人才的培养、游客不文明现象的信用档案建设等,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相关人都体现品牌的形象和特质,既能远离“1只虾卖出1盆虾价”式的奸诈,又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旅游产业“来得了,留得住,带得走”共赢格局,也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喜欢上到宜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