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红紫竞芳菲 看赣州如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三年光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却在赣南大地孕育了万紫千红的新气象。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振兴发展浪潮。三年来,赣南儿女主动强筋壮骨,内外双修,产业转型迅速到位,开放的红土地一次次构筑起投资洼地;改革创新书写了一段段突破传奇,先行先试释放强大活力;现代制造业茁壮成长,本土产业强势崛起。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壮大稀土和钨等特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代制造业,是赣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攻方向。以稀土、钨产业为例,该市下大力气整治整合稀土、钨等矿产资源,组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进投资超百亿元,推动2家钨、稀土企业上市,强力引领稀土、钨产业走向精深加工。 2014年,稀土、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牢牢掌控全国行业话语权。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强不强,主要看本土产业兴旺不兴旺。多年来,赣州高标准建设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国家、省级龙头企业91家,培育果业合作社2000多家,设立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证每位农民每年至少接受1次以上技术培训。脐橙产业发展从此开辟新局面,到 2014年脐橙品牌价值居全国农产品价值榜榜首 。
南康家具业从当初的“粗、散、乱”小作坊式经营到如今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的异军突起,同样印证了赣州市正在积极培育创业主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加快打造区域性金融、旅游等中心,是赣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有益探索。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令人印象深刻。该市着力 推动金融创新,通过引进、重组拥有158家金融机构,成为赣粤闽湘四省周边9市最多、门类最齐全的设区市。 该市建立全省最大注册资本金的担保公司,设立国内单只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成功发行35亿元中期票据、15亿元“发展债”。推动5家企业上市,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今年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充分利用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优势,积极争取更多改革创新在赣州先行先试,实现后发赶超,是赣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首先,依托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三南”(全南、定南、龙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和产业链招商,签约内资2132.3亿元,外资15.58亿美元。
该市加快推动与沿海沿边的通关协作,着力打造具有现代物流业态特征的新型内陆口岸,以全省首个综合体税区为龙头,积极探索港口内移、就地办单、铁海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已建成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和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实现进境木材和出口脐橙集装箱全直通。该市积极打造海关检验检疫、外汇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引进新浪集团等知名电商企业,推动脐橙、家具、现代消费品为主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30%。
发展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改革永远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灵丹妙药。赣州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哗众取宠,把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出台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等配套文件,启动了6项改革试点,推进9项改革事项。会昌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信丰、寻乌、南康等县(区)推动果园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抵押林权10383家,贷款金额24.8亿元,农民创业积极性呈现“井喷”效应。(江西日报记者 蔡超然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