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宝贵资源
江苏瑞金沙洲坝“二苏大”旧址 王建军摄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彰显政党本色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和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包括苏区精神在内的这些红色教育资源。
苏区精神形成于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时期,是苏区党员干部在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实践中实现的精神升华
苏区精神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苏区革命斗争实践,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在这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并致力于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具体实践。正是基于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开始形成一系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作为从战争硝烟中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凝聚与升华,成为了我们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内涵,集中体现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中,体现在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中。人民群众作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伟大革命的实践主体,也是创造和孕育伟大苏区精神的主体。在苏区精神之中,凝结着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独特贡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着追求。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我们党十分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困难。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也曾反复强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事实上,我们党在中央苏区局部范围内的执政,确确实实以生动的实践,忠实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所蕴含的内涵与要求。在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引领下,苏区干部创造出了“第一等的工作”。在中央苏区兴国县有一首山歌流传至今:“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苏区干部以自己的作风和行为,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做出了最好的注解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