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一座村

25.09.2015  11:29

  山相望、水相拥,乐安西南部的山凹处,竹林环绕,一座村庄在静好岁月中兀自萌动着。

  2003年10月,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公布,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百多万个自然村,只有12座古村入选。而这份榜单上,我省唯有该村上榜。

  是什么成就了它“千古第一村”的荣誉?是什么让它成为学者眼中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缩影”“浓缩华夏耕读文明最后孤本”?是什么让它摘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等国字号招牌?岁月不语已逝千载,古村流坑,正以它的独特方式展现千年的荣光。

  ◎ 岁月不语建筑有言

  流坑,位于乐安县乌江之畔,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始建于南唐昇元年间(公元937-943年)。全村7000多人,3.6平方公里,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庄。走进古村,波光粼粼的龙湖、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最先跃入记者的视线。

  “流坑以‘三奇’著称于世,一是古建筑,二是文化积淀深厚,三是宗族凝聚力。”董福华是村民眼中的老学者,从小学校长的位子上退休后,每有嘉宾到来,他就会充当“专职”讲解员。

  在古建筑领域,从宏观看,流坑因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于世。明代中叶,族人董燧辞官回乡,带领族人在村子西侧挖出七口由南而北、紧密相连的池塘组成“龙湖”。湖水与乌江联为一体,有排水排污、防火、防卫、调节气温、利于农耕等一系列功能。经改建,村内原来密如蛛网的小巷,逐渐形成“七横一竖”的八条较宽街巷。而每条巷的巷口都直对乌江河岸,并建有码头,巷口首尾皆设有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用于村人防御外敌。在古代,按照里坊制来规划,或建设如此多的码头,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

  从微观看,流坑还因古建筑年代久、数量多、种类全等特点成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西方建筑多由石头建造,能够保持千年不毁坏。因自然条件所限,我国古村落多为砖木结构,这些材质抵抗侵蚀的能力较弱,且容易朽烂和引起火灾,由此,当前我国保存上千年的古村落非常稀少,最早的只能是明代。在流坑现存的500余幢建筑中,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共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就有19处。 

  一千多年来,山外的朝代几经更替,山内的这座村庄却因交通不便、自身防御系统坚固等原因,较少受到战火的洗劫而幸存下来。

  与清代古宅设正门进出不同,明代古宅多为偏门,且流行照壁。在流坑的“凤凰厅”和“麒麟厅”就保存了两块明代照壁原物,壁上的装饰图案典雅高贵,人物堆塑形态各异,或策马奔腾,或檐下站立,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只可惜人物头部被太平军所毁,而马尾则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被毁。倒是两块砖雕壁画完整地保存至今,极其不易。

  “凤凰厅”的原主人叫董凤,他虽然一生经商,却极好文学。他在天井前的照壁上做了左、中、右三幅砖雕壁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每当有朋自远方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入口处的这块照壁,而中间那幅是最直观的,抑或是主人的最爱。图中,梧桐掩映下,一对凤凰立于山石之上,引颈抬头、仰望着左上方一轮祥云环绕的太阳,既涵盖了主人的名号“”,又寓意着丹凤朝阳之意。画的左部是两雀站立,鹿奋蹄向前,一猴侧身抓捕飞舞中的三只蜜蜂,连在一起,就成了“爵(雀)禄(鹿)封(蜂)侯(猴)”。

  流坑的古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组群完整,种类齐全:古朴的民居建筑;宏伟壮观的宗祠建筑;幽雅肃穆的庙宇建筑;书院、牌坊、戏台等功能各异的文化建筑;店铺、水井、桥梁等形态各异的生产建筑。这些建筑犹如一个个斑斓的点,串起了流坑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岁月。

  此外,村内还有许多因数代同堂或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形成的建筑群组,重要的有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大宾第建筑群组等18组,它们由数幢建筑前后相连,左右相通,出入是门,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若没有当地人的带领,那就是迷宫,进来容易出去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