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另类”教育污染小学校园
30.06.2015 18:37
本文来源: 政协新闻网
□孙超洋
近日,偶然在报纸中看到一篇报道:某县交警大队为构筑群防群治,打击涉牌涉证违法行为防控体系,到某乡镇中心小学介绍假牌假证鉴别方法。细一看,“小学”“假牌假证”这个“组合”总觉得有点“不搭”。诚然,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年幼的小学生进行假牌假证鉴别教育,不说效果,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可能都已“跑偏”。
近年来,一些“无厘头”的专题教育、安全培训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被请进或闯进小学校园。防火、防盗、防灾演练,交通安全教育固然必不可少,廉洁修身、禁毒、艾滋病预防等专题教育的出现让娃娃们难以理解的同时,让家长们也哭笑不得。
小学是我们培养兴趣、触碰科学的启蒙之地,理应是成为传道授业、扶本固根的“圣地”。然而,却被越来越多打着“公益性”旗号的“另类”教育活动,被一些部门的教条主义、“花架子”工程所“污染”,不仅花了孩子的眼睛、压了学校的担子,也乱了社会的秩序。鉴于此,应着力清理和规范“另类”公益性教育活动进小学校园。着手修订完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禁止违法活动进小学校园的同时,实行公益性活动入园事前审批和事后备案制度,防止不必要的“走过场”,还小学校园一片纯净、一份童真。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和主管部门,理应加强校园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对不必要的公益性活动敢于说不,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责任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小学校园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方面,舆论媒体应加强监督,对不合理的公益性教育进校园活动进行充分曝光;另一方面,社会监督应对不必要的“另类”教育活动向监督部门大胆反映,共同构建学校“防护盾”,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本文来源: 政协新闻网
30.06.2015 18:37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走访调研省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
本报讯 9 月4 日,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