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新画卷——赣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笔

18.05.2015  13:56
原标题:碧水蓝天新画卷——赣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笔

连日来,经历了几场大雨洗涤后,赣州市更显澄澈。从城市上空俯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宛若一块硕大的翡翠宝石镶嵌在天地间,3.94万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让呼吸愈加清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地位,按照省委“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在全省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潮中奋勇争先,以务实创新之举,践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碧水蓝天新画卷

——赣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笔

穷大方”与“富投入”的统筹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香港同胞,我不后悔。”回想起几年前自己响应政府的政策退果还林,寻乌县三标乡三标村原村支书黄圣松至今不后悔。为保护东江源头水质,让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两年前,黄圣松忍痛带头砍去正处于丰产期的100亩脐橙树,以牺牲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控制农业污染。

当年,为不断提高水源区森林覆盖率,寻乌县投入2000万元资金,对位于东江源头的三标乡河流两岸果树实施“退果还林”工程。

黄圣松挥泪砍树的例子,是我市铁心硬手保护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历年来,处在东江源头的赣南人民,“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把守护东江源头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封闭山林,舍弃矿藏,投入巨资,倾情呵护这汪碧水。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莫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一直坚守环境保护的政治使命和生态责任,持续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在财力有限、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打出了一套以“建、护、治、减”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

”,组建了江西省首家碳交易机构,并进行了第一笔碳排放交易。全市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8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8%,开展PM2.5监测,全市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2011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达46.1亿元,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6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19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约6.41亿元,综合治理小流域517条,面积达1687.3平方公里;大力实施流域生态修复及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赣江、贡江、章江、东江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

”,大力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动,实施矿山复绿工程,综合治理废弃稀土矿山46.99平方公里,完成矿山复绿1.89万亩,治理区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2.6%。

生态文明成为我市更加笃定的发展主题。

”与“”的平衡

今年初,深圳一位客商来定南进行投资考察,意向投资2亿元建电镀厂,投产后可实现年利税9000万元。在环境评估中,考虑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水资源污染,该县最终婉拒了这家企业的落户。近年来,定南县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共拒绝污染企业160家,减少直接投资74.47亿元。

经济利益的一时牺牲,换来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目前,该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1%,境内的东江流域各河流主要断面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其中九曲河流入东江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城区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我市是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肩负香港同胞的饮水安全重任。对赣州而言,东江的保护以及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早已超越一条河流本身。为了守护东江源,几十年来,我市一直在重复着这样一个动作:“”与“”。

”,为了香港等东江中下游人民的饮水安全,我市舍弃了许多发展机会。近年来,我市拒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污染、高能耗等不利于环保的项目3150个,累计经济损失不下千亿元,仅东江源区安远、寻乌、定南三县就拒绝750个项目,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污染增量。以国家级贫困县寻乌县为例,近十年来,该县共拒绝27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而如今的赣州,还是欠发达地区,全市的经济总量、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城乡居民收入等处于中西部地区较后位置,至今仍有9个国定贫困县。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4%,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在全国设区市中排名第九。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进入全国前20强,先后获得“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中华绿谷”已成为赣州享誉国内外的响亮名片。

在“”与“”之间,赣州市委、市政府深谙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就是要坚守作为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饮用水源地的政治使命和生态责任,精心守卫这片青山,倾情呵护这汪碧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资源丰厚的“绿色银行”,为生态文明保有一片碧水蓝天。

退”与“”的融合

56岁的杜美成是安远县欣山镇大坝移民新村的村民,他原来的家在40里外的东江源区大山上。为了保护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几年前,他和100多户村民搬迁到了位于县城附近的移民新村里。

为保护好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寻乌、安远和定南3县启动的源头生态移民工程,搬迁居民达7000人,为此许多从东江源区搬迁下山的农民需要在新的环境里寻找新的谋生出路。

伴随移民的,是东江源区的124万多亩山林全部被纳入封山育林工程生态建设范围。东江源区3县退耕还林24万亩,全部被列为营造水土保持林。

如今,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东江源水量稳定、水质好,出省水质通常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牢牢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

搬迁移民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而如今,一切都在期望之中。“退”与“”在这里达成了深度融合。

为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我市编制了《中国南方(赣州)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开发“绿色”布局,对全市3.94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进行了科学规划,界定不同功能区合理利用空间。

目前,全市已有8个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试点县,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2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还创建了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75个,省级生态村85个。(记者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