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做好首都城市功能再配置需舍得“做减法”

10.06.2014  17:33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10日发布的蓝皮书分析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做好首都城市功能再配置的核心在于——要舍得“做减法”,对此,书中提出三地共建科技产业园,探索异地养老补贴机制等多项建议。

  北京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0日发布《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3-2014)》、《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等3本蓝皮书。

  蓝皮书提到,近年来,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口。2000年至2012年,北京就业人口年均增长近41万人。数据显示,外来就业人口成为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来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四大传统行业。

  目前,首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大量与城市功能定位不匹配的低端产业仍在北京发展,中心城区还存在大量小商品批发、建材批发、服装批发等低端市场。同时,经济功能与居住功能、公共服务资源等在空间上的不匹配,也加剧了城市运行管理压力。

  对此,蓝皮书建议,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应分类逐步搬迁北京五环路以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物流仓储等低端业态;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则要着力清退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制造业。

  蓝皮书强调,北京与周边区域发展落差过大,也造成人口加快集聚。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做好首都城市功能再配置的核心在于——要舍得“做减法”,将部分制造、养老休闲、会展、批发商贸、农产品供应等城市功能向周边地区有序转移。

  蓝皮书建议,北京应积极配合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建立高层次协商机制;积极推进区域间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中关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天津、河北共建科技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优势教育、医疗资源向周边城市共建发展,例如将北京新建养老院选址在周边区域,探索建立异地养老补贴机制,鼓励异地养老;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协作,推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机制,探索跨地区、长效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