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喜马拉雅见证西藏震区大爱荡涤伤恸

15.05.2015  12:02

  中新社拉萨5月14日电 (记者 白少波 曾嘉)春夏之交的青藏高原,冰雪消融、柳绿花繁,正是一年中万物生长、孕育希望的时节。4月25日,尼泊尔里氏8.1级强震下,喜马拉雅山峦颤栗,珠穆朗玛雪峰崩塌。

  天地无情人有情,一支支救援队伍、各方汇聚起的大爱,涌向西藏震区,荡涤伤恸、抚慰心灵。

  救援,“孤岛”有受难的同胞

  聂拉木樟木、吉隆热索、定日绒辖……这些西藏原本风景秀丽如天堂般的地方,在震后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成为“孤岛”。“孤岛”外,军队、武警、公安、消防、交通等救援力量争分夺秒,涉险挺进。

  吉隆镇通往热索口岸的公路数处大塌方,上百村民、商户、公职人员被困其中,距离中尼边境2公里外的尼泊尔境内水电站,亦有200余中国工人被困。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吉隆边检站政委尕麻旦增第一时间汇报灾情,请求直升机救援。

  4月27日下午至29日,数百名被困同胞终于被军方直升机救出。这其中有热索村朱科和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白玛,以及2岁儿子。全程指挥此次救援时,日喀则军分区副司令员顾炳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怕,我们来救大家了”。

  相比吉隆热索“孤岛”险境,聂拉木县樟木镇更是危机重重。“孤岛”里,36岁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副书记李冬成了灾民的“主心骨”。

  李冬和该镇警察、消防、公职人员、驻村干部,在80多个小时里搜救伤员、转移村民、组织避难自救,直到道路打通,数千民众顺利撤离灾区。

  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把定日县绒辖乡变成“孤岛”。定日县抢险保通突击队冒着余震不断、飞石滚落、高寒缺氧、山体滑坡的危险,在悬崖边奋战数昼夜,打通800多名同胞的“生命线”。

  转移,抗震救灾跑赢时间

  受强震和多次余震冲击,包括樟木镇在内,西藏震区多地随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为确保受灾民众安全,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指令,“组织受灾群众向外转移”。

  “即便震死也要守在家”。大撤离前,樟木镇顿珠和众多老人家都舍不得离开。樟木口岸管委会副主任多布拉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隧道,徒步到达樟木镇,把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背下山。

  地震中,失去4位亲人的雪布岗村委会主任西热坚参,忍着悲痛组织村民一起自救,在撤离樟木灾区时还鼓励乡亲们,“你们不要急、不要怕,有我们强大的政府撑腰,会安全渡过难关的”。

  西藏自治区官方介绍,震后在10个县区设立了156个安置点,聂拉木、吉隆、定日等重灾县63989名撤离转移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强余震,西藏重灾区再次地动山摇,由于此前撤离及时,并未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希望,新生活在废墟萌发

  地震发生后,中国各地官方、民间一笔笔捐款、一箱箱物资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西藏自治区。据西藏民政厅介绍,截至5月13日下午,已累计接收总价值9200多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和物资。

  中新社记者在安置点灾民帐篷里看到,电灯、电视、床、被褥等已配备齐全,饮用水、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衣、食等都有专人安排。文化团体、流动电影院也在各个安置点开始巡演、放映。

  阳光和煦时,有的妇女在水龙头下洗衣服,有的围坐在帐篷前晒太阳、闲聊。帐篷幼儿园里,孩子们笑容绽放,地震时的惊恐表情不再看到。

  各个帐篷学校里,教育部门也配齐了优秀的老师,学生们朗朗读书声传来,毕业班安心地备战着升学考试。

  樟木镇立新村夏尔巴商人普尔巴的“橡树庄园”客栈在地震中受损,他说,“如果能够回到立新村,我会把房子全面加固修补,继续追梦。

  吉隆镇不少村民从废墟下的家园取出农具,回到农田开垦土地、重新播种。尼泊尔人丹尼在吉隆镇经营的餐馆也恢复正常营业,最受欢迎的咖喱鸡肉饭又变得供不应求。

  目前,西藏震区已转入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日前表示,将组织专业力量客观全面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适时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