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下连当兵秀武功:赢得战士直呼其名
毛泽东看了一则师政委下连当兵的报道之后,联想到部队实行军衔制和正规化以后出现的一些军官脱离部队、脱离士兵的现象,提出了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由于高级干部带头,做出了榜样,因而在全军很快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
一位师政委下连当兵,毛泽东向全军推广
1958年《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相继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一位老红军战士下连当兵的事迹。报道说这年2月,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后历任成都军区和福州军区副政委),身穿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来到“红军团”第八连第一班当兵。何云峰一到连队,完全按照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论是外出开会或到服务社买东西,他都要向班长请假销假。早上争着打水扫地刷厕所。有时开会回来晚了,一见战士们都睡了,他就悄悄地查铺,帮战士们盖好被子,然后才上床睡觉。班长见他年纪大,怕他冷,特地给他换了一床大被子,被何云峰谢绝,他坚持去换来与战士们一样的小被子。他不让同志们称呼他首长或政委,而直接叫他的名字,或者老何。晚饭后他常和战士们一起娱乐,帮助文化低的战士学文化、写家信,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呼声以及对部队的意见。他能解决的就帮助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转告有关机关设法解决。他很快就与战士们打成了一片,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使连队迅速出现轻松活泼的局面,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
时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看了报道之后,联想到部队实行军衔制和正规化以后出现的一些军官脱离部队、脱离士兵的现象,对何云峰下连当兵的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年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解放军总政治部在这年9月20日发出指示,把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定为制度。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措施,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热烈拥护。由于高级干部带头,做出了榜样,因而在全军很快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
9月21日下午,毛泽东接见了参加南京军区常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毛泽东握着许世友的手说:“世友啊,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作个决议?”对毛泽东的指示说一不二的许世友不假思索地回答:“完全可以,坚决照办!”
在毛泽东走后的第二天,南京军区常委就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落实毛泽东的指示。许世友在会上第一个报名,要求下连当兵。军区常委研究决定,批准许世友上将,张才千、萧望东、林维先、饶子健中将等30位将军首批下连当兵。
许世友:凭着武林功夫,赢得战士直呼其名
许世友回到家里,脱下他穿惯的“布草鞋”,换上战士们穿的解放鞋,换上士兵服装,戴上船形帽,肩背背包,在屋里走了两个来回。他问秘书和夫人田普:“你们看看,我像不像个兵?”田普点点头说:“像,真像,就是老了点。”许世友对着镜子,整了整衣服说:“你们说像没用。战士是镜子,他们说像才真的像。”
10月17日一大早,吉普车将他送到浙江宁波海防前线某部六连,六连官兵听说大名鼎鼎的南京军区司令员、上将许世友来当上等兵,又惊又喜,争相转告这件稀奇事。
战士们敲锣打鼓,列队鼓掌欢迎“老兵”下连。连长很紧张,还是按老习惯慌慌张张跑步来到他面前,立正、敬礼、报告。许世友一见,连忙摆手说:“你们搞错了。从现在起,我是一个兵,是你们连的上等兵,应该是我向你连长报告。”说罢,他举手敬礼,正正规规地大声报告:“连长同志,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请分配工作!”
连长吓了一跳,憋得脸通红,好半天才说:“首长,你被分配到二排六班。”
许世友脸沉了一下,说:“你怎么还改不过来?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许世友!”
许世友来到六班,向中士班长张吉水敬礼报告:“报告班长,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
张吉水慌忙从许世友手中接过背包。一名下士递给许世友一杯开水,恭恭敬敬地说:“首长,请喝水!”
许世友摇摇头说:“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你还比我多一条杠呢!以后要多指教我,就像师傅带徒弟那样,行吗?”
许世友长相特别,平时一脸威严,别说是战士,就是级别很高的部下都有些怕他,何况这些只当过几年兵的战士。
吃饭的时候,班长和战士们都争着替他盛饭舀汤,每次都被他谢绝了。他对班长说:“我在你们班当兵,你就是我的上级,就要大胆管教我,不要太客气了,让我拿下官架子,一个战士要班长盛饭,还了得!”
有一次,许世友拿着扫把正在和班里的同志一起打扫卫生,这时,走过来一个拿着照相机的干部,请许世友摆个姿势照张相。许世友眼一瞪:“人民公社五六十岁的老社员,一天干到晚,也没有人替他照张相,我干了一点活,就要照相,像什么话!”
许世友开始了战士生活。他和六班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一早出操跑步,训练齐步走、正步走、行进间敬礼等。他和战士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从战士们对他的称谓逐渐变化上,便可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改变。开始,战士们称他“首长”,接着称“许同志”,后来称“老许同志”,最后他们索性称他“老许”,个别胆大的竟叫他“许老头子”了。许世友听了不仅不生气,还笑着说:“如果我不当兵而在家种田,老乡们就会喊我许老汉了。”从这些称谓的变化上,许世友知道自己像个兵了,脸上有了笑意。
连队当时正在大练兵,为军区即将举行的渡海登陆作战演习作准备,要下河练泅渡。10月的天气,河水已经很凉,战士们担心他下河会冻出病来,又知道劝不住他,班长想出个办法,就说:“老许同志,你不要下河,站在岸上当个观察员吧!”许世友坚持要参加,他很会找托词:“我眼睛不行!”说着,便和大家一起下河游了起来。上岸来还说:“战争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万一我的指挥舰打沉了,不泅水怎么办?”
攀岩训练难度较大,搞得不好会出危险。他怕旁人又要说他年纪大,阻拦他,便趁旁边的同志不注意,疾步上前,抓住绳子就往上攀。当年的记者作了报道:
50多岁的老将军像年轻战士一样带头攀登陡峭的山峰。他一声喊:“上!”战士们紧紧跟上去。正当他攀到半山凹处时,攀绳被后继战士拉紧,老将军突然脱手,身子悬空了!站在地面上的保卫部长赵一德顿时面色苍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老将军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绳,一脚蹬住了岩石,身子往上一蹿,另一手又抓住攀绳,终于化险为夷,安然继续攀登……观者莫不惊叹!
这要归功于许世友的武功底子。
同样,他的武功底子又把战士吸引到他的身边。吃饭的时候,他拎起板凳就可以来上十几招,左挡右砸,进退如风;课间休息时,他给他们表演打拳。很快周围的士兵都成了他的“徒弟”。传统武术中的“板凳功”被他改成了“板凳操”,哪个战士提起板凳都能来几下,害得司务长埋怨:食堂里的板凳老是缺胳膊断腿。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他对班长说:“我同你们在一起,好像年轻了十几岁,走起路来浑身是劲,步履轻快。这种心情是吃山珍海味都得不到的。” (本文摘自《红墙知情录(二)——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当代中国出版社 尹家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