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该以何种姿势围观“研究生卖凉皮”
原标题:该以何种姿势围观“研究生卖凉皮”
世界500强的外企部门主管,年薪20余万元,出差只坐飞机,酒店只住五星级。但为了创业,今年5月,27岁的庄栋决定辞职,离开上海。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他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9月24日《华商报》)
一边是年薪20余万的外企部门主管,一边是再普通不过的凉皮摊主。两种职业的反差之大,足以令人惊诧。这种反差不仅仅是职业上的,更是源自社会大环境下的身份认定标准。毕竟,人们很难将名校毕业研究生与小摊小贩联系起来。这也是庄栋父母极力反对的缘由。但在另一方面,于当前“大众创业”的社会背景下,庄栋又很容易被视为一个放低身段、务实的青年创业典范。
一味强调任何一方的观点,都可能失之偏颇,要知道,不仅选择哪一种职业规划纯粹是个人的自由,其是否合理也只能完全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评判才能确保不失真。
在反对者看来,放弃高薪体面的职业,而选择做底层的摊贩创业,更多是冲动和急于求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反对意见,与当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所遭遇的非议已有了较大的变化。这说明社会整体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其实是在进步的。
在支持者看来,这样的创业故事为“大众创业”时代树立了积极的榜样。但在肯定这一创业决心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夸大这类创业励志故事的可复制性。值得玩味的一个数据是,智联招聘此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最流行的并非科技、金融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技术含量项目,而是“送外卖”,甚至有60%多的大学生认为,如果他们创业,这将是自己的首选。那么,这样的创业潮流之中,有多少具备较大的含金量,值得审视。
可以预见,随着创业环境的优化和社会宽容度的提升,像庄栋这样的创业故事还会继续上演,时代也确实需要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故事来激励。但对于创业故事的解读和围观还需冷静与理性,一味点赞和一味否定都不利于新生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