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贡江边 有一艘“诺亚方舟”

15.08.2015  13:42

江边 ,有一艘“诺亚方舟

——赣州68岁老人戴良槐11年挽救40余名溺水者

客家新闻网 实习生郭健 见习记者陈洪明

一头白发、一根竹竿、一件救生衣。每年盛夏,总有一位老者顶着骄阳,来到赣州城区的贡江浮桥边,一边游泳一边巡逻,一旦发现江中险情,便第一时间冲上去,救起溺水者。

他叫戴良槐,今年68岁。在 江边 义务巡逻救生已有11年,先后救起过40多个溺水者。多年来,有的被救者磕头感恩,也有的被救者掉头就走。不管别人冷与热,戴良槐总是一笑而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继续他的义务巡逻救生工作。

如今,老戴的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老戴和他的“诺亚方舟”》。

戴良槐在江边比划着竹竿,向记者指示江中的危险水域。

悲剧的触动

8月3日,贡江浮桥边的浅水区。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身穿一件红色救生衣伫立在水中,手持一根5米长的竹竿,眼睛不停地观察着水中每一位游泳者的动态。

老戴,有人来找你。”正在浮桥桥头木棚休息的老友,听说有记者来访戴良槐,喊老戴上岸。“等一下!”戴良槐一边回应老友,一边用着竹竿在水面上敲打,示意游泳者转移至安全水域。

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戴良槐,不仅水性好,而且熟悉贡江浮桥段的水情,哪里有漩涡,哪里有沙坑,他了如指掌。

2003年的盛夏,赣州天气特别炎热,贡江浮桥水域有很多游泳者嬉水纳凉。那时,浮桥两岸还没有挂起注意安全的的警示牌,也没有救生安全员。

那个夏天,浮桥边水域发生的溺水事故不会少于30起。”戴良槐说,一个下午,他看到一辆救护车停靠在河岸边,医护人员正在处理一具年轻小伙的遗体,四五个家属在一旁嚎啕大哭,场面令人痛心。

一次次的救护车声,一次次的家属哭声,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戴良槐说,那一年他决定,只要有空就到河边来,兴许自己能救回几条生命。

戴良槐在水中守护小朋友的安全。

巡江的孤独

2004年7月,戴良槐瞒着妻子,向老同学借了1000元,购买了两条二手小木船,停泊在浮桥东端的贡江水域。

戴良槐说,每天下班在公司吃完晚饭后,他不是直接回家,而是直奔贡江浮桥水域,划着小木船巡视,直到游泳者全部离开,他才回家。有时为等最后一名游泳者离开,他要在江里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回去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抱怨数落。

就这样,戴良槐成了一个孤独的巡江者,也成为家中的孤独者。

相比那些失去亲人的孤独者,我这点苦根本算不上什么。”戴良槐说,在巡江时,一旦发现有人在游泳时体力不支或遇到危险,他就会划着小木船前去施救,仅2004年,他就救起近10名落水者。

2007年,戴良槐从赣州第二建筑公司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不仅在夏天巡江,也会在冬季巡江,他担心会有冬泳爱好者溺水。

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我一般下午4点多就来江边了。”戴良槐说,因为小木船破旧,为确保安全,两条小木船轮流作业,偶尔也要瞒着妻子拿出点自己的退休工资来修船。

2008年春,赣州暴雨一场接一场,贡江洪水肆虐。暴雨期间,两条破旧的小木船也被洪水冲走。

68岁的戴良槐,在江中搏浪前进,依然是一个“弄潮儿”。

无悔的付出

没有了船,老戴到水上派出所领了一件救生衣。

那年夏天起,,戴良槐每天手握一根5米长的竹竿,改在贡江浮桥桥头的岸边巡视。一旦发现险情,他立马跳下江中,游向事发点,救起溺水者。

救援中,我从未受过伤,还学会了科学的人工呼吸方法。”救起溺水者,他总是第一时间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

2011年7月的一天,戴良槐像往常一样在浮桥上巡视,当时天色渐晚,他发现一名男青年在贡江里游泳。几分钟后,男青年体力不支,向距离几十米远的戴良槐比划着求救的手势。

戴良槐迅速跳入江中,游到男青年身边,将其头部托起,并转移至安全地带。在岸上,他立即为男青年做人工呼吸。脱险后,男青年告诉戴良槐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并突然在戴良槐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

11年来,被戴良槐救起的溺水者有40余名。这么多年来,有不少被救者送钱报恩,但他从未收过别人一分钱。戴良槐说,被救的人中,大多数懂得知恩图报,但也碰到过一上岸一言不发掉头就走的。

不管被救的人怎么对我,也不管闲人怎么看我,我会一直在江边这么干下去,我天天来,救护车就可以少来,最好不要来。我天天来,就希望江边不要再响起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戴良槐说。

时间长了,戴良槐慢慢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老伴怕他年纪大了出意外,女儿觉得天气热父亲太辛苦,劝他不要天天去江边,隔三差五的去一下就好了。但戴良槐还是坚持天天来到贡江边,他怕哪天不来,说不定江边又要响起哭声和救护车的笛声。

如今,戴良槐义务巡江救人的事迹被传开后,赣州一个文化传媒公司将其故事拍成了公益性微电影,片名叫《老戴和他的“诺亚方舟”》,预计将于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