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自信

16.12.2013  18:44

  莎士比亚曾言,语言是有魔力的,一旦说出,就会萦绕在人周围。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常常要突破一些“语言”的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由经济学家创造的术语,从学术概念到政策概念,近些年来已经深入到世界经济的决策语汇中,并常常与发展中国家挂上钩。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从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到1万美元的高收入,是个极难逾越的“龙门”。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

  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日前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就此提出警告。

  仅有约十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幸运会降临到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头上吗?事实上,自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将落入“陷阱”的预言和质疑就未曾断绝。

  “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的表态,简洁清晰,斩钉截铁。

  自信从何而来?许多国际观察家在见证中国几十年经济奇迹后依然对“中国为什么能?”百思不得其解。也有专家得出结论,“中国与众不同”。

  自信来自于内生动力与增长实力

  有实力才有底气。习近平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内生因素”有哪些?宏观上看,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内生因素就是要实现新一轮现代化。随着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一过程必定会释放出巨大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李克强总理在上个月会见美国知名华人团体“百人会”访华团代表时说过,“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在今后这段长路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一直存在。

  微观而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就是提高内需和普通民众收入。涓涓细流,终汇成海。中国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同滚滚车轮,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学家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虽源于国际经验,但国际经验并不意味着历史必然。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000亿美元,到2012年逾8万亿美元,使约6亿人脱贫,中国可谓“出类拔萃”,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在一份报告中惊叹。

  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改革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短短几个星期内,陆续出台的几项重大经济政策便引来“围观”。从股市重启IPO到最近的4G牌照发放,神州大地涌动的商机令世界兴奋。

  自信来自于道路选择与制度保障

  虑天下者,常谋其所难。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难题,中国直面悲观者的论断,居安思危,积极应战,走稳自己的路。

  遍观世界,无论是拉美的纠结,还是东南亚的挣扎,那些经济大起大落或者长期停滞的中等收入国家往往呈现出诸多共性,如政局不稳,理念偏差,改革不力,决策低效,囿于自满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全球185个经济体中,只有6个国家能在连续4个10年里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而像中国经济这样的“大块头”,如果顺利实现2020年的中期目标,将再次成为人类经济史上的空前案例。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观察到:“在过去10年,不断有人警告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中国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却在过去15年里增长了3倍。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不久前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可以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2万美元左右。漫漫历史中,未来7年如白驹过隙,但这短暂的时间将使中国经济产生“”的飞跃。

  之所以能够有此预见,在于中国道路的稳定性和制度的独特性。习近平说:“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后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制度的效率,更是很多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自信还来自向学之心和开放心态

  美国知名国际战略学者扎卡里亚在最近一次访华经历中发现,中国迄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愿意向其他国家学习。

  他留心到习近平对国际友人说,中国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好学敏行是进步的车轮。这是古今中外的铁律。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术语的更大价值在于警示。

  除了向学之心,保证中国不断发展的另一秘笈是开放心态。

  习近平强调,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中国的开放将不仅利于自身,更利于世界。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不为浮云遮望眼。有专家大胆预言,正如中国经济一次次以实绩击破所谓“中国崩溃论”一样,随时间流逝,中国将以实践的逻辑打破世界历史的宿命,“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语言的藩篱也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