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突围
在今年一季度工作例会上,公司董事长李贻煌对东铜医院提出表扬,认为东铜医院在逆境中求发展,为公司各厂矿医院作出了表率。
一个先天不足而又历经磨难的企业医院是如何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年门诊人数4万人次,出院人数3千多人次,业务收入突破千万元?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东铜医院。
直面现实,转机改制求生存
2003年8月东乡铜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学校、派出所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此时东铜医院在江铜集团和东同矿业党政的政策支持下,也拉开了股份制改革的序幕。改制后的东铜医院注册资金200万元,其中公司将原康复大楼资产折价102万元入股,持股比例51%;职工以98万元现金入股,持股比例49%。同时,职工身份置换,由过去“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生死成败,全*自己打拼了。
谈起当年改制时的情景,院长王友发眼睛有些湿润:“尽管在改制前也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但是这个转变仍显得如此的突然和猛烈,它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和振荡。许多人在改制过程中流 济南发票 露出彷徨与困惑。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同情弱者。在这个诸多不利生存的竞争状态下,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既然已经选择了改制,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为了激发全院干部职工的斗志,医院党政发起了一场“辩证看困境、出路在奋争”的思想教育活动,凝人心、聚活力,唤起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 北京刻章 意识。围绕振兴医院,院党政确立了“大专科、小综合”的生存发展思路。
思路是有了,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改制的背后是一系列问题的接踵而至,首先机制僵化就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症”。院长王友发认为:年复一年的文火慢攻,只会取得一时之效,难以彻底根除“顽疾”,只有重锤铁腕,才能涅槃重生。
于是,一系列改革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全院推广。
人事制度改革首当其冲。精简机构,按需设岗,从管理干部到普通职工全部竞聘上岗,消除“许多事没人干,许多人没事干”的现象。其次是分配与薪酬制度改革。在薪酬方面打破“平均主义”,向临床一线和责任大、风险高的技术管理岗位倾斜,稳定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业绩突出的医疗骨干大胆提拔重用,并给予待遇和荣誉,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住院部外科主任李林原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由于业务技术水平高,如今他享有医院外科手术“一把刀”美誉,干劲更足了。“能者上,庸者下”、“岗变薪变、质优薪优”等灵活机制大力实施,全院上下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氛围。
开拓市场 巧占医疗“空白点”
医院要生存,开拓外部市场就成了改制后的当务之急。可是,医院的医疗市场在哪,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友发和他的班子急切地寻求良策。他们结合医院综合实际,认真分析周边医疗环境,寻找医疗市场“空白点”,适时提出“服务矿山、造福乡邻”工作思路,即在稳固现有的医疗市场份额基础上,将服务向外渗透、延伸。一方面在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等定点医院资格的同时,加强各乡村卫生院所的联系,建立乡、镇医疗市场网络,实施托管卫生院医院业务策略,攻占医疗新“地盘”。据了解,东铜医院凭借实力成功托管了7公里之外的珀干乡卫生院。另一方面整合骨伤科、妇产科、精神科等专科资源,集中医院高、精、尖骨干医术人才,重拳突击。
王友发告诉记者:“改制后的那几年,为尽快摆脱困境,我们充分利用紧*320国道、昌景公路、黎温高速等地理位置优势,集中力量快速进行交通急救,不仅发挥了骨伤科的品牌效应作用,还带动相关科室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院抓住周边医院没有精神科的有利时机,配备齐全了这方面的技术力量。
几年来,医院变被动为主动,不等不*,全力拓宽医疗市场,把触角延伸到周边县、市区域以及广阔的农村医疗市场。王友发欣喜地告诉我们:“金溪县也成为了我院的定点医疗合作单位,该县患者到我院就诊,也可享受医保‘一条龙’服务了。”
人才兴院 打造精英壮筋骨
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得*人才。几年来,东铜医院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地加大对重点科室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内部岗位轮训、专家授课、学术交流等形式,打造精干人才队伍。特别是对业务骨干,鼓励在职带薪学习,并择优送出去深造,实行梯队培养;开展主任医师带徒弟、选拔学科带头人活动,实行帮带激励培养。几年来,共派出 24 人赴上级医院进修, 60人外出培训, 42 人参加专、本科学习。现如今,这些人都已成为了医院的“顶梁柱”、科室的带头人,成为了医院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
培养人才,还得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对此,院长王友发深有体会:“感情留人,贴心沟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还有适中的待遇。”为摆脱外部医疗市场的诱惑,医院在近几年业务收入逐渐增长的情况下,逐年 济南发票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待遇,为医务人员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使得骨干医师和团队日趋稳定。
此外,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把握和捕获医疗市场信息,消化、吸收、引进高、中端医疗设备设施,加大专科建设力度,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近年来,医院先后引进更新了美国GE双排螺旋CT机、柯达CR成像系统、意大利百胜彩超、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前列腺电切镜、手术用C型臂,阿洛卡B超等10多台大中型先进仪器,使专科诊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中、高档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精英的“无缝衔接”,使医院“筋强骨壮”,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
温馨关爱 锻造优质服务团队
“你好,这是我的名片,有什么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你,若有不良反应请打电话过来”……每一个到东铜医院看病就医的患者都会受到这份特殊的待遇。这是医院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一种方式。
几年来,医院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将打造“核心优质服务”作为全院医务人员的追求目标,提出“技术不比周边医院差,但服务一定要比他们好”的理念,奉行“病人永远是对的”,推出院长及主任医院现场查房制、免费接送病人等温馨便民措施,做到经营管理围绕病人、基础设施着眼于病人、业务建设为了病人、后勤保障方便病人、文明服务面向病人,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敬业服务团队,提供优质服务。
有一次,乐平的一位患者来东铜医院治疗,因为人生地不熟,当时年近60的医院副院长吕好时,亲自去接站,因为火车晚点,等了1个多小时,病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还有一次,一位精神病患者来医院就诊,因大脑神经错乱,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行为,见到医师就往其身上吐痰,见一个吐一个,几名看病医师和护士衣服上沾满了口水,但医师丝毫没有责怪,仍然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患者家属看到这一幕深为感动。曾经有位病人有意损坏医院的水龙头,医务人员不是像以往那样与之理论,而是反思病人如此做的原因,最终刨根究源,找出症结所在。“要接受容忍的病人,更要接受挑剔的病人,正是他们的找茬,这样我们才能越做越规范,不断取得进步。”对此,院长王友发和他的团队是如此想的。
优质医疗服务,真诚的医患沟通,扎实的医疗水平,让医院声名远播,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甚至一些患者经过县级医院,也非要到东铜医院就诊。
应“时”制宜 积极调整发展思路
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如今,周边医院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仅打优质服务牌已远远不够;高速公路开通,医院地理优势不再明显,*“路救”作为医院的经济支柱已逐步成为过去;乡村医院 北京刻章 医疗设施进一步完善,一般病种治疗在乡村就可完成,给医院形成新的竞争压力。面对新的挑战,王友发带领他的团队,又在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为医院的持续生存发展谋篇布局。一项由江铜集团投资的新综合住院部大楼建设规划项目即将启动,到时将大大改善就医医疗环境,提升医院整体外在形象,届时还将加大微创外科建设,努力形成强势科室,凸显品牌,打出特色。此外,针对如今乡下脑栓病人增多,而乡村医院受医疗设施水平限制无法救治,而县级医院又不愿收治的这一现状,医院下一步又将做强神经内科作为医院的发展方向……
“穷则思变,变则通”,就这样,王友发与他的团队,在市场的夹缝中,不断思索,前行在医院生存发展的突围路上……
后记: 目睹东铜医院今天取得的可喜成绩,除了医院自身在逆境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勇于搏击市场风浪外,离不开东同矿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如该公司总经理许永健所言:“虽然近几年没有给医院资金上的投入,但我们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在政策上、协调地方关系、争取国家医疗政策等方面极力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努力打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是的,东同矿业党政一直时刻密切关注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认真当好智囊参谋,积极扮演“扶上马、送一程”的角色,促使医院走得踏实而稳健。
但愿东铜医院乘着江铜“二次创业”的东风破浪前行,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