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遭遇摊贩“碰瓷” 城管“窝心”不如修心
近日,南海桂城城管执法人员在路面执法时,遭遇一件窝心事:一名男子因家人摆摊占道妨碍交通被城管执法,便怀恨在心,竟然“碰瓷”执法车辆,还拳袭执法人员,致执法人员受伤(4月27日《南方都市报》)。
遭遇“碰瓷”,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有点公务员、高管或别的什么身份的,都会感到“窝心”,至于缓解窝心感的手段和能力,可能就因人而异的。
就有那个别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能够像城管执法人员这样有执法仪把整个过程记录个清清楚楚、一报警,一切都齐活的,还真只能说是遭遇碰瓷后最洒脱而轻巧的应对章法,普通群众得从这方面学习到两种基本技能:第一,切实相信清者自清、相信法律的公正性,别被碰瓷者的死乞白赖和软硬兼施给拿下了;第二,防人之心不可无,关键时刻,必要的法律赋权范围内的留证据意识得具备起来。
说完了这个,不妨以镜头定格、慢移、放大的手法,来解剖一下这次看起来有点离奇的碰瓷事件,因为人们往往印象中,高智商的职业的碰瓷者是不会选择有明确执法标志的车辆或人员去作业的,这实在有点太不专业、不明智了。因而城管执法人员此次“幸运”被碰,只能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经典的画面而已,城管来了,摊贩远远望见即飞车逃离,摊贩之子气不过,就极不理智地玩了一把可能自己的从业经历里从没玩过的碰瓷性报复和报复性碰瓷,并且,也顺理成章地付出了被行拘并罚款的代价。撇开既定的瞬间的价值评判,不知道“瞎摸虎眼”就碰上去的那摊贩之子,是否也感到“窝心”得不得了?
就个案而言,突发性的情绪失控是可能的,但从长期看,很可能是城管和摊贩的关系一直都处在亚健康和对撞感中而孕育和积蓄出来的结果。基本的正常的因果推断,当然不能全怪别人,适当的时候,也得反省自己。城管执法队伍在摊贩及其家人印象中咋就那么让人平静不起来呢?
按说,城管来了,摊贩走了;城管走了,摊点复原。这套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是也是可以糊弄“检查团”的默契,既然没有更好地彼此给出路、画场地、更规范的沟通和疏解方式,那倒不如大家在既定的小环境中彼此相安无事地处着,这不挺好的吗?何必要那么剑拔弩张呢?
一种可能的理由是,对这种“潜规则”,摊贩及其家人已经疲劳了,不愿意往返跑了,他们更愿意堂堂正正地在都市有一块地界按照自己适应的方式去服务都市生活需求,哪怕是有些微的痛感,他们也需要一个更具稳定性、制度性的处理方案。表达方式的粗糙和非理性,与长期以来双方之间有效有益的平和互动的缺乏是息息相关的。到底怎么去融洽双方的互动空间、怎么去消解那种非健康的互动方式、怎么样在都市发展、市民需要和城市善治之间取得融合点,可能各方都需要对此做出足够的自我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