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绚丽新夜景昨让市民惊呆了

27.12.2013  12:47

摩天大楼变身“时尚彩屏” 一江两岸上演“摩灯时代” 

 
   人恋景
  摄友惊叹 相机“跟不上”南昌变化
  “这里是滕王阁,从来没想过,滕王阁也能如此迷人!”“我在秋水广场,亮灯的赣江不比上海的黄浦江差吧?”昨晚,一张张流光溢彩的南昌夜景照片在微信、微博中疯传,引来无数评论和赞叹。据悉,不少市民特意“组团”到江边赏灯,摄影爱好者更是早早来到秋水广场、江心洲等地,占据有利地形尽情狂拍。
  “虽然有点冷,但能看到这么漂亮的夜景也值了。”在秋水广场,带着女友从新建县赶来看灯的刘凌天称。
  “真是太漂亮了,美得都快让人窒息了!”红谷滩滨江豪园小区的刘先生说,一个月前,当施工人员在他家窗户玻璃上安装灯具时,他就计划在亮灯之夜带着家人一起赏灯,昨晚终于得偿夙愿。刘先生称,提升改造后的两岸景观灯,让南昌一下子“高档大气上档次”起来,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也丝毫不逊色,让他这个南昌人一下子“自信”许多。
  除了特意出门赏灯的市民,记者看到,在秋水广场临近江边的空地上,还有许多“摄友”架起了“长枪短炮”,对着流光溢彩的城市一阵猛拍。“南昌的变化太快了,两岸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让我花血本换了个广角镜头。现在从赣江西岸,遥望滕王阁,真着急没有一个长头。”摄影爱好者邱印林感叹,自己的相机都“跟不上”南昌变化了。
   景迷人
  赣江天际线的一栋栋摩天大楼,“变身”为一幅幅巨大的显示屏,时而呈现白鹤飞掠,时而绽放绚丽的烟花。26日晚上,一江两岸景观照明提升改造工程正式亮灯,记者乘坐游轮在江中亲身体验了恢弘的“灯光秀”,虽然有薄薄的灰霾,但颜色统一、变幻有序的灯光仍然造就了“山水留名、古今辉映”的梦幻夜景,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刺激。
   【体验】夜游赣江遍赏“灯光画卷
  此次夜游赣江总共出动两艘游轮,本报是唯一一家受邀媒体。昨晚7时,记者登上停靠在原南昌港客运码头的第二艘游轮。游轮北侧的八一大桥在红色LED灯的映衬下,如同镶嵌在赣江的一颗“红宝石”,夺目却不夸张,静静绽放典雅之美。
  昨晚7时38分,游轮缓缓驶离码头。记者看到,笼罩在璀璨灯光下的滕王阁在巨型光帘的映衬下格外雄伟。淡绿色的阁顶,暖橘色的阁体,清新典雅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游轮上顿时一片闪光灯的声音。
  “全景秀开始了,快看,真漂亮!”昨晚8时,伴随着一片闪光灯,赣江两岸的楼宇一起进入主题模式,动态“灯光画卷”一一展现,游轮上和赣江岸边传来一阵阵尖叫声,许多市民被眼前的夜景惊呆了。昨晚8时40分,经过一小时左右的航行,游轮靠岸,结束了夜游赣江之旅。
   【动态】55万点光源勾勒两岸美丽画卷
  南昌大桥到八一大桥的8公里间,几乎所有高层建筑都披上美轮美奂的“彩妆”,颜色统一,灯光变幻有序,完美勾勒出两岸天际线的起伏和轮廓。
  赣江西岸新城区特意设计了“西山积翠”与“落霞孤鹜”,还有活灵活现的“瀑布飞云”与“高山流水”,强烈的视觉效果扑面而来。伴随着灯光的变换,利用建筑物的高低不一,呈现山形的基础照明效果,无数只“飞鸟”如繁星般从江边腾空而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场景跃然眼前。
  在赣江东岸老城区,动感“风帆”与千古名楼相得益彰,完美演绎“时来风送滕王阁”。南昌旅游集团文化旅游项目公司总经理周源表示,一江两岸的“画卷”都是通过动态画面来展示效果,像落霞、孤鹜、云彩、瀑布都是动态的,这得益于安装在建筑上的55万个点光源,通过一个控制系统来控制亮灭及颜色,实现整体动态变幻效果。
   【控制】一键控制“全景秀”60万盏灯
  赣江两岸8公里、116个楼盘、297栋临江高层建筑,光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就有20多栋,总共要安装近60万盏灯,变换126种颜色,演绎5大主题“全景秀”。如此大规模的景观灯数量如何做到统一控制,还能不断变换出不同主题的“表演”?
  “这次亮化采用的都是LED灯,节能环保亮度大。在灯光的控制系统上,选择的是远程遥控和无线联动相结合的在线编程技术。”清华同衡光环境设计所工程师陈亮告诉记者,在线编程应用系统此前主要用在通讯领域,大规模用在建筑物的景观照明上尚属首次。“写好程序之后,对总长8公里的灯光景观可以通过主控平台一键控制,还可以根据事先设置好的程序来切换不同场景。”陈亮表示,也可以将控制景观灯的程序写入手机,通过手机来控制景观灯的开启。
   【延伸】赣江游轮明年鄱阳湖看候鸟
  在两岸亮灯的同时,赣江夜游的游轮昨晚也首次起航。这是一艘上下3层的中型游轮,长约36米,宽10米,能坐300人左右。南昌旅游集团将引进通透性游览船,可以让游客坐在船里可360度赏景,并拟将南矶山、厚田沙漠、鄱阳湖看候鸟等景点全部串联起来,也许明年3、4月踏春季节,将能在赣江上坐游船,实现这一路的赏景。另据了解,赣江水上游昨日只是试运行,经过线路设计、船体安全检测等程序后,将于明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记者张祖珍 许南平 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