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人”背后的故事——记机械工程学院实践育人的保障员
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同学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砂型铸造等。我校以工科见长,每年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士官学院14个专业金工实习的同学高达1300人,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实习课程。金工实习所在地为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坐落在学校的东北角,与教学楼相距甚远,人们常常忘记,在这里还坚守着一群可爱的金工实习老师,大家常常称他们为“金工人”。
目前“金工人”队伍共有专职实验教师5人,外聘师傅3人。面对每年庞大的金工实习学生,他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努力钻研、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实践教学中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让每一批来参加实习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创意教学”,让金工实习“活起来”
“钳工”实习是金工实习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了解钳工工作在机械制造及维修中的作用、机械部件装配的基本知识、一线工厂的加工工艺方法,为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做好准备。多年来,各校传统钳工实习内容均为打磨铁榔头,课程内容老套简单,同学们大多提不起兴趣,更有甚者浑水摸鱼只求过关,传统实习面临着挑战。我校钳工实习何翠群、杨艳艳等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同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创新,创造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激发同学兴趣的新课程。为了让同学们改变过去“磨铁”“做苦力”等错误认识,老师们会循循善诱,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同学们正确理性地认识钳工实习,鼓励大家在完成指定作品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制作各种创意作品,两类作品相加综合赋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实习作品也由简单粗糙的铁榔头变成了各式各样精巧的跑车、火车、坦克、麻将骰子等等。为了更完美地完成自己的钳工作品,时常有学生主动要求中午加班,老师们也愿意牺牲午休时间,一起陪学生精心打磨。同学们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发布到社交平台,金工实习期间,QQ空间、微信朋友圈也变成了同学们的作品展示会。
同样具有挑战性的还有车工实习。同学们做出来的产品不能随意更改固定大小,必须和工厂的需求相结合,严格要求产品尺寸和质量。车工共需要经历五步,画图是最基础的第一步,在具有准确的零件图基础上还要进行工艺编写,即编写制作出零件的步骤。接下来就需要在机床上将产品加工出来,并不是所有加工的产品都能过关,所以,测绘这一步骤必不可少。将加工好的产品进行测绘,检查产品尺寸和质量是否符合工厂需求。如果产品的尺寸或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这个产品就是次品,只能回到上述步骤,重新制作产品,直到做出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为了提升同学们对车工实验的熟悉程度,提高产品成功率,李佩林、袁丹丹等老师在同学们正式制作产品之前会加入预备实验环节。同学们可以制作陀螺、酒杯等小物件,没有尺寸和质量要求,目的是让同学们熟悉机床。正式实验环节则对作品有尺寸和质量要求,特别是对轴类作品的要求较高,需用游标卡尺精准测量产品是否合格。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勇敢实践,于是冰糖葫芦、子弹筒、婴儿奶瓶、哆啦A梦等等天马行空的创意作品诞生了。老师们还允许大家把自己的“心爱之作”带回去留作纪念。一个个新作品的诞生,老师们和同学们围在一起欣赏、讨论,让金工实习充满了生机、乐趣和回味。
疫情来袭也要保证教学质量
2020年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对“金工人”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学校为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同意有条件的班级开展线上实践教学。但多年从事实践教学的“金工人”知道,线上实践有些同学无法准确获取指令,而且老师不能及时、面对面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准确了解每位同学存在的不足。经过团队讨论和上级批准同意,老师们决定将几个专业重要的实验课延迟,待学生秋季返校后开展线下补课。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由于学生白天有满满当当的理论课,老师们只能牺牲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补各种实习。为了让同学们真正掌握实习知识,他们放下了家中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接过了这一沉甸甸的的考验。何翠群老师说:“我们不想让同学们感觉,因为疫情,金工实习都‘水’过去了,这样我们的良心不安。”
教学时间被压缩,在企业一线外聘的校外师傅又进不来,金工实习的特殊性又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这对“金工人”团队来说是必须要克服的难点。年轻的实验教师茶映鹏主动站出来,加班加点设计实操指导小程序,同学们进入小程序就可以提前了解各种机器的安全注意事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茶老师还在每台机器上都贴上了专属二维码,同学们只要扫码就可以反复学习各种机器的性能操作步骤,进一步巩固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要进一批实验器材,但受到疫情影响,各项预算都被削减了。李佩林老师在材料供应商那里软磨硬泡了两天,硬生生将原价一万多的材料费降到了七千多。为了节省人工费,老师们还亲自参与切割材料。类似这样的问题数都数不清,他们直面困难、团结一心,一个个击破问题。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尽职尽责、倾情付出的老师,才保证了疫情冲击下的实践教学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何翠群老师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几十年的金工实习教学生涯,她坚持第一个到实验室为同学们做课前准备。作为5个实验室的管理员,为了让下午上课的老师尽早拿到钥匙开门,何老师选择中午不回家,留在工程实训中心休息。在实操过程中,同学们难免发生小意外,比如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割伤手、被铁屑溅伤脸等等,实验室配备了专门的消毒工具,老师们也会细心帮助同学处理伤口,时刻将学生安全摆在第一位。
金工实习每批次的人数都在100以上,要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和蔼可亲的实验老师,也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教辅人员。他们都是来自制造厂一线返聘人员,两位车工师傅陈建华、罗翔,一位钳工师傅陈渴沅。他们中有的2004年就来到了南工,指导一批又一批同学进行金工实习。除了辅助教学,他们还任劳任怨承担了机械修理、更换配件等工作。一次,实验室钳工钻床坏了,教学上要急用,去外面找人修已来不及,陈建华师傅二话不说,主动钻到机器下面修好了钻床。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不怕苦、不怕脏、勤勤恳恳的付出,才保障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金工实习让同学把理性的知识变成感性的实操,提前体验未来就业后的工作环境。“金工人”分工明确,实验老师负责安全教育、理论讲解和答疑解惑,师傅们则全程负责指导操作使用机器,他们默契的配合,带给南工学子更好的实践体验,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文/图 查美云 毛思婕 韩丽君 洪欣 责任编辑 周冠佳 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