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敬迈写《欧阳海之歌》:28天写出30万字
核心提示 :以欧阳海的事迹为框架,融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情,金敬迈以每天1万多字的速度,连写了28天,一支新买来的派克笔都写秃了,30万字的小说就出来了。
1967年毛主席接见金敬迈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冯乔,原题为《金敬迈写《欧阳海之歌》:28天写出30万字(图)》
广州东山,一条蜿蜒小河在寺右路军区干休所前拐了个弯。尽管“军事管理区”的牌子竖在门前,但老百姓依旧可以穿越小区去杨箕地铁站。我登楼叩门,开门的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抬手就是一个标准的军礼:“金敬迈,你就叫我老迈好了。我小时候,我妈妈就叫我老迈的。 ”这就是写了影响一代人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军旅作家,给我的一个见面礼。以后的故事,就是84岁老作家习惯站着说,我坐着记录进行的。
一个敢跟指导员对着干的英雄
金敬迈,1930年生,金陵南京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贫困家庭辗转于湖南洞庭湖沿岸,后来流浪到四川万县。他曾经靠卖油条和擦皮鞋维持生计。 1949年6月,他在武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金敬迈长得机灵,记性又好,被挑进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
有一次,金敬迈扮演一个匪兵,在舞台悬崖上和解放军格斗。戏演得非常逼真,解放军战士用力将匪兵一推,“啊! ”金敬迈应声倒下,从几米高的布景悬崖上掉到后台,本来应该有几个战士在底下用麻袋接应。可是,后台做保护的人看戏走了神,忘了去接人。结果,金敬迈从高处跌下来,背着地,硬着陆,摔得很重。他的腰和脊椎都摔坏了,再也不能当演员了,就改当创作员。
1963年,金敬迈到了衡阳的139师挖掘题材。一天,金敬迈登南岳衡山。祝融峰下,陪同的政治部主任说起临近的140师出了一个事故,有个战士调皮,没管好马,在铁轨上行走,被火车给轧死了,害得那个战士所在的团评不了“四好”,大家都不开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金敬迈顿时来了主意,不游山了,下山。金敬迈立马去了140师。
那个被火车轧死了的人,就是欧阳海。金敬迈到了欧阳海生前所在的连队。指导员说欧阳海不好:“调皮捣蛋,见了大姑娘就走不了路。 ”而连队其他干部战士都说欧阳海好:“耿直、能干。 ”金敬迈深入采访,渐渐了解了眉目。原来,欧阳海爱提意见,曾经模仿中苏论战“九评”《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社论的语调,写了一篇文章《我与指导员分歧的由来和发展》。指导员恼火了,便对他评价不佳。金敬迈恍然大悟,写戏要有矛盾冲突:“我就写一个战士比领导强的故事。 ”
采访了当时目击事故的见证人,金敬迈渐渐还原了当时的情景:“列车鸣着长长的汽笛进入了两山峡谷中的一个急转弯。一队炮兵战士拉着驮炮的战马,正沿着铁路东侧迎面走来。万万没有想到,一匹高大的驮着炮架的黑骡被震耳的汽笛声惊怒,闯上轨道,站在路轨中间,驭手使尽全力猛拖缰绳,黑骡纹丝不动。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从部队的行列中猛然冲出一个战士,他奋不顾身地跃上铁路,抢在机车的前面,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黑骡推出轨道之外。旅客和列车得救了!但是,这个伟大的战士却被迎头撞倒在火车轮下……。 ”
英雄辈出的年代,要不断地推出惊天动地的英雄。金敬迈等人写出了通讯《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