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蝶变的金融力量 金融业助力苏区振兴发展

10.10.2015  09:10

  全省首个保险业监管市级分支机构——江西保监局赣州分局获批筹建;全省首个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在全省率先开展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总规模达300亿元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获批设立……

  红土蝶变,金融助力。3年来,全省金融业紧紧围绕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先行先试,以无处不在的金融力量,点亮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梦想。

  越流越畅的“血液

  草木葱茏、果熟菊黄的金秋,行走赣南大地,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北斗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建设如火如荼,昌吉赣高速铁路、兴国到赣县高速公路相继开工,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成立……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赣州市以大项目促大投入,以大投入引领大发展,强势积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今年,全市就启动重点工程项目164个,总投资达到2628亿元。然而,巨量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当地政府在思考,金融机构也在思考。

  “怀着真心诚意,舍得真金白银。”省政府金融办主任胡伏云说,“3年来,全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支持赣南苏区振兴的各项战略部署,着力扩总量、优体系、添活力、送人才、争实惠,让金融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金融机构的主动作为,让赣南经济的“血液”越流越畅。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直接融资,都是风生水起。获批发行20亿元城投债券和8亿元中期票据;目前有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还有多家企业正紧锣密鼓挺进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赣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取得了新进展。中信银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纷纷落户,3年来,新引进金融机构达30多家。

  唤醒“沉睡”的资本

  “有了这笔农房抵押贷款,我的湿加松培育种植项目就不愁了。”在会昌县中村乡中联村,村民金伟明说。年初,金伟明用自家的一栋住房作抵押,从银行顺利获贷60万元。

  房屋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然而,因为没有产权,无法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很多农民只能“望房兴叹”。我省金融系统在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去年4月,会昌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现已发放贷款177笔、金额3165万元,将以往“沉睡”的资本激活为创业的资金。

  落户江西仅两年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将支持苏区振兴作为政策性银行发展要务,首次把政策性金融扶贫领域从产业扶贫拓展至公益扶贫领域,在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公益性扶贫先行先试。两年来,信贷人员在苏区开展业务行程5万余公里,主动为政府、企业出谋划策,推行金融普惠政策,以“真金白银”支持苏区发展。截至8月底,该行苏区贷款余额合计114.9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0.38%。

  众多金融创新中,“政府增信、银政合作”的模式被广为推崇。财政部门将相关资金集中并存到银行,设立专项担保或风险补偿基金,企业或个人无需再提供担保抵押,贷款出现风险时,将由基金先行还贷。目前,已开发覆盖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和“银政扶贫信贷通”等系列产品,今年前6个月,小微企业贷款增加近百亿元,增幅达12.54%,涉农贷款增加40.66亿元。

  家门口的“银行

  “过去查个存款余额、取几百块钱都要去镇上,来回跑不用说,有时遇上人多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在安远县镇岗乡赖塘村,村民钟庆兰来到村头的金融便民服务点,看看儿子寄回来的钱是否到账。钟庆兰说,“银行”开到了家门口,几分钟就把以前一整天才能办完的事办好,省心。

  钟庆兰所说的“银行”,是当地金融机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的缩影。近年来,为了实现广大农民“家门口有个银行”的愿望,当地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下沉服务网络,拓展支付渠道,开展流动服务。目前,像这种金融便民服务点,已经覆盖了赣州市96%以上的行政村。

  各家金融机构还经常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反假币、反诈骗、反非法融资等金融知识,普及银行卡、电子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今年仅农行赣州分行的“进村入户、挂点帮扶”活动,就有300多名员工走访了150个乡镇、308个行政村、2150家农户。

  如今,在赣州,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机构等均已实现县域全覆盖,保险服务网点实现中心乡镇全覆盖。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在去年增长66.51%的基础上,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到23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金融业实现税收13亿元。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