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是如何关心首都百姓冬季吃菜问题的
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安排在前”
陈云是如何关心首都百姓冬季吃菜问题的
李自华武凌君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陈云连续对首都百姓的“当家菜”——大白菜的冬贮供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把这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在冬春季节都能吃上物美价廉的大白菜。陈云密切关注首都百姓的冬季吃菜问题,其关心之细、关心之深、关心之久,体现了他一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优良作风。
[关键词]陈云;民生工作;大白菜;冬贮供应
[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
陈云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首先要解决老百姓吃的问题。”(陈伟华:《父亲举双手赞成我重返中学讲台》,《上海陈云研究》2010年第6期。)秉持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连续对首都百姓的“当家菜”——大白菜的冬贮供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安排在前”的方针,促使北京市把这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得更好。
“冬天人们不能没有菜吃”
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北京人,对大白菜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大白菜以高产耐贮的特点,长期“霸占”着首都百姓的冬季餐桌,到20世纪80年代仍占有90%的份额。
每年冬天,首都百姓家家户户总要存上足够数量的大白菜,心里才觉得踏实。一到11月上旬,大白菜集中上市时,许多家庭都是全家出动,顶着寒风、排着长队等候购菜,少则上百斤,多则上千斤。双职工家庭白天上班,买菜只能安排在晚上。由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北京市委、市政府视大白菜为“政治菜”,年年都对冬贮白菜实行统购包销,计划管理。为统筹领导冬贮白菜集中上市工作,北京市还年年成立秋菜指挥部,一般由副市长挂帅,农业、商业、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的领导参加。在1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几亿公斤大白菜的砍收、运输、销售和贮存,犹如进行一场紧张而忙碌的战役。
由于长期主管全国财经工作,陈云对北京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总是装在心里,挂在嘴边。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陈云依然牵挂着这一问题。1979年秋末,陈云因病住院。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将有雨雪天气时,不顾自身病痛,急切地问身边工作人员:“你们看见菜市场和大街上的人们,买过冬的大白菜了吗?要降温了,菜农应该抓紧抢收才是,免得遭受损失。冬天人们不能没有菜吃。”当听到“现在机关食堂和市民们正在选购大白菜准备储存”的回答后,陈云满意地点了点头。(《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51页。)1982年、1983年,陈云又连续对北京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作出具体指示,要求切实做好冬贮白菜的收贮运销工作,让老百姓在整个冬春季节都能吃上物美价廉的大白菜。
“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环节必须立即组织好”
冬贮白菜的供应工作涵盖收贮运销多个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冷空气的突袭,难免会出现砍收不及时、供应不足或冻菜、烂菜等问题。1982年10月,在大白菜即将上市之际,陈云对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指出:往年这个时候,北京、天津常发生冬储菜烂菜的现象,今年要早抓,要赶在寒流到来之前把菜卖到老百姓手里,卖不掉的要采取措施保温。在10月25日写给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信中,陈云又强调说:“北京、天津烂菜问题是一个多次发生过的事情。霜降已过,十一月八日‘立冬’,今年必须避免烂菜。因此,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环节必须立即组织好。因为菜‘烂与不烂’,只有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大白菜是北京市民当家菜类,因此必须安排在前。”(《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3页。)
北京市委、市政府随即于10月26日召开动员大会,传达陈云的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下大力气,确保把冬贮白菜的供应工作做好,避免烂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1982年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呈现出“好中求快”、“人菜两不冻”的特点。11月1日,冬贮大白菜集中上市。13日,冬贮白菜供应工作就顺利结束,全市冬贮白菜总上市量达到6.8亿斤之多。
如何处理好大白菜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关系,北京市委、市政府曾经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
1979年,由于对砍收时间和一级菜(大白菜分四级,包心九成以上者为一级)限量供应办法规定较死,部分商店一级菜多了也不让居民多买,霜冻袭来时又没有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结果,白菜冻损较多。1980年,北京市比往年提前半个月成立秋菜指挥部,并改进大白菜的产销办法,如由种菜社队因地制宜,适时砍菜,一级大白菜敞开供应。结果,销售、贮存的进度加快了,但在一级菜的分配上却出现了苦乐不均现象。一些家庭一买就是几百斤,甚至一两千斤,一般居民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因时间不赶巧而买不到一级菜。198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一级菜按人限量供应,其他级别的大白菜敞开供应,并提前准备苫盖防冻。结果,这一年的大白菜销售快,而且还不冻菜、不冻人,群众比较满意。这些事情,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得冬贮白菜供应工作引起陈云的特别关心。于是,1982年10月,在大白菜还未大量上市时,陈云两次就这一问题谈了意见。
“要想点办法,尽可能多卖一些”
1983年11月1日,一年一度的大白菜供应工作又拉开序幕。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尽管如此,冬贮白菜供应工作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最初的几天里,由于气候较暖,加之居民和机关伙食单位的存菜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群众买菜的积极性不高,购买的数量比往年少,商业销售进展缓慢,市场存菜较多,至11月6日晚商业库存达1亿多斤。与此同时,即将到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更是让缓慢的白菜销售工作雪上加霜。
陈云密切地关注着冬贮大白菜供应工作,11月8日,他提醒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今年北京市冬贮大白菜的供应工作比往年好,但听说买的人少。要想点办法,尽可能多卖一些,不要让大白菜冻在街上。”(《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页。)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据指示,连续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动员本地区的机关、厂矿及居民多存菜、快存菜、存好菜。各机关、厂矿及居民响应号召,积极购买、贮存大白菜,加快了白菜销售的进度。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方方面面的配合下,1983年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于11月13日完成。其中,集体伙食单位贮存8732万斤,居民贮存3.7亿斤。
“这件事要由北京市委拟出一个妥善可行的办法才好”
1983年的冬贮大白菜供应工作结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就此向陈云写了报告。报告认为,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北京市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基本可以做到收得快、运得快、销得快、贮得快,既不冻菜也不冻人,得到了群众的称赞。陈云看后感到很欣慰,但细心的他很快想起城市居民存菜条件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意识到这可能对冬贮白菜供应工作产生持续而重要的影响。
原来,居民存菜的多少、好坏,与居住条件有紧密关系。居住地是平房,有院子,有地窖,就可以多存菜。若住的是楼房,放点煤都没地儿,再存菜就更难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加快了住宅建设速度,越来越多的居民搬进了楼房。这样,居民每年存不了多少菜,只能吃完了再从市场上购买。居民存菜的数量少了,就需要农业和商业部门增加存菜数量,在春节前后的几个月内供市场批发零售。
于是,陈云在报告上批示:“城市居民贮藏有困难,但春节后吃不到便宜的大白菜又有意见。这件事要由北京市委拟出一个妥善可行的办法才好,因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陈云文集》第3卷,第513页。)为了落实这一批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对1984年大白菜和其他蔬菜的生产、贮存、供应、价格等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就具体安排向陈云再次提交报告。陈云在报告中“适当减少郊区的大白菜生产,在远郊如河北省邻县产菜区相应多定购一些,并组织好就地贮存,以备后期上市”旁边批示:“这一条必须由市委、河北省商量好。其他都同意。”(《陈云年谱》下卷,第341页。)
陈云的批示精神,在1984年冬贮白菜的供应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这一年,在冬贮白菜上市前夕,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白菜的收贮运销工作。会议决定,11月提供5.1亿斤白菜,比上年少1亿多斤;增加后期贮存数量,12月至次年3月有货源
2.25亿斤,比上年同期实际销售多安排4500万斤,以保证后期市场供应。经过妥善安排,北京市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贮藏难题,确保居民在春节后能吃上便宜的大白菜。陈云密切关注首都百姓的冬季吃菜问题,其关心之细、关心之深、关心之久,体现了他一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0页。)的优良作风。如今,首都老百姓的“菜篮子”品种丰富、四季常青,集中购贮大白菜的日子已日益远去,渐渐沉淀为北京城市生活的一段独特而珍贵的历史记忆,但陈云心系百姓的情怀,为解决百姓实际民生问题的细致思虑,却值得我们反复回念,永远学习。
﹝作者李自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副处长;武凌君,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干部,北京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