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忠志长城脚下露天剧场上演戏剧:星空下的戏剧
原标题:铃木忠志:星空下的戏剧
铃木忠志。
《来自世界尽头的问候》剧照。
利贺村,世界当代戏剧的重要发生地。
初到利贺的铃木。
徐馨
继去年北京国际奥林匹克戏剧节上的《李尔王》《大鼻子情圣》,近日在长城脚下露天剧场上演的古希腊戏剧《酒神狄俄尼索斯》,再次将铃木忠志和他的SCOT剧团带到中国观众面前。铃木忠志,曾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新剧运动的代表,而后离开东京,在近半个世纪中既牢牢扎根于日本群山间的村子利贺,又将他的演员训练法与戏剧观、世界观输送到海外,与欧美亚各国戏剧家建立多种戏剧节,推动戏剧对当代社会的介入与影响,同时也吸引着人们探访他和剧团所在的这个村庄、这个世界。
1.雨声
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微微倚靠着身后的黑色木墙,屋外绵密的雨声穿墙而来。雨声不疾不缓,不易觉察地,成了此时舞台上《厄雷克特勒》对白的背景。从未在观剧时感觉到自己和大自然靠得如此近,听着这雨声,身体好像已穿越木墙,融入到屋外的山林。
这是一座由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屋改建而成的剧场。脱鞋而入,遁入昏暗,唯有表演区柔和的光亮照清楚座位:由榻榻米铺成的阶梯式观众席。“欢迎各位,请入座。”一个年轻小伙子嗓音响亮地招呼着大家。在他身前,一位身材高大、略微驼背的老人不说话,只是始终微笑颔首,伸出一只手为大家领位,好像一位大家长在招呼着熟稔的乡里乡亲来家里做客。浓烈的原木气息在潮湿中一点点氤氲。
这是在利贺村看戏时典型的一幕:雨水,合掌屋,每场演出必提前入场迎候大家、为大家引位的铃木忠志。
铃木忠志没有改变合掌屋的传统结构,包括走廊上的几扇传统拉门。粗壮的木梁、传统拉门在剧中是天然的舞美设计。这些放置已久的老房子似乎一直在时光中安静等待,等待自己从长梦中醒来的这一刻。
这里多雨,尤其夏秋之交。众人在进入一座座剧场前,往往已在雨中静候多时。重政奈良,SCOT(“铃木利贺剧团”首字母组合)剧团的制作经理,往往不打伞,只一件雨衣,忙着为众人排好入场顺序,及膝的雨靴踩在泥泞的小路上,发出急促的“啪踏啪踏”的声响。雨没有停下的迹象,观众们或持伞伫立或脱鞋而入专做休息区的老屋。人们偶尔交谈且轻言轻语,于是满耳多是雨落的沙沙声。
今年,是SCOT剧团成立40周年暨利贺国际戏剧节30周年,来自25个国家的1000余名观众和演员来到了利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