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秀】“建”育人桥梁 “筑”青春梦想——记建工学院青年科研骨干教师李凤臣博士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重视加强科研工作,大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党委宣传部与科技处联合在校园网主页推出科技工作专题系列报道(分科技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新秀等三个板块)。今天,让我们来一睹青年科研骨干教师李凤臣博士的风采。
李凤臣,男,1980年6月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2009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人才计划培养对象,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2014年省委组织部“远航工程”人才计划资助对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西省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江西省地质学会会员,《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等期刊审稿人。
博士毕业后,李凤臣于2010年1月来到东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作。五年来不分节假日以办公室、试验室为家,废寝忘食工作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于2012年底到美国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行为期6周的学术交流,从2015年10月起在日本东北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交流。
李凤臣博士主要从事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参与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省科技支撑、省对外科技合作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EI、ISTP检索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教材3部,荣获江西省第五届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李凤臣博士一直致力于学院的学科建设,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成功打造了一支以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团队实现了学院多项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4项,科研总经费高达700万元,发表高质量检索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授权知识产权30余项,为学院的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青年博士,李凤臣在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之余,依然不遗余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创建了“流星创新团队”,连续5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校级以上奖励40余项,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次,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获得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大学生4人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该团队成立了工作室,并挂牌入驻东华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园。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他指导的《“镖师傅”码上保密》项目荣获江西省唯一全国金奖,得到了中国青年网、《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
李凤臣博士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取得了专业设计人员执业资格。作为抚州市建筑勘察甲级设计院的工程结构外聘专家,他积极参与并帮助解决了乐安棚户区改造、烂尾工程评估新建等重大工程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他特别重视将工程设计的丰富经验在专业课堂上进行传授,很好地克服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积极推荐学生到抚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临川区设计院、南昌雄宇钢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岩科技等省内外单位工作,为江西等省市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李凤臣博士表示,虽然来校工作才五年多,但他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已经把江西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希望凭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扎根江西、回报学校的感恩之心,在江西这片热土上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青春。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