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艺术“风格”是历史自然的产物

28.12.2013  18:35

  ◆ 靳尚谊

  “文革”以后我们改革开放,出国的机会多了,我是比较早出国的,最早的一个代表团,美术教育代表团考察西德我就参加了。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欧洲的油画,由传统到现代。第二次我是1981年底到美国探亲,在美国有很多好的欧洲的收藏,它是一个大国,它自己本国的不太好,但是它收藏欧洲的作品,这两次看了以后,我就发现我的画不太好,不怎么样,在国内我觉得还行,一出国全完了,你的画跟人家没法比,这跟风格没有关系,由古典到现在都很好,我的就是不行。

  所以我就在美国研究了半天,什么原因呢?基础体积、空间的问题没有做到位,就是这个问题,我在那儿做了一个实验,画廊让我画一张肖像,我把这个肖像用古典的办法认真做了一下,让它体积做得到位一些,边线要清楚,这样一来这个画面就出现了变化。回来以后我跟油画系一块进修,第一个画了一个躺在草地上的人,好多先生都在;第二张是在壁画进修班画双人体,这两张画引起了美院的教员的关注,以前没有这样的画,后来就画了一个《塔吉克新娘》。

  其实我根本没有想要搞什么风格,我就是研究基础问题,使我的水平稍微高一点,就是这么回事,因为看了欧洲的作品差得太远,提高点儿水平,就用了这么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比较难做的,以前我们都用印象派虚实的方法,那个做得不彻底,边线很清楚,这样做就稍微彻底,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说了,出现以后批评家在杭州开会就定成“新古典主义”了,这是理论家这么说的,也有他的道理,因为从中国的角度任何理论都是先有实践,总结实践出现了理论,不是先有理论指导实践,所有的理论家都是从实践提炼出来、概括出来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比较科学,它就成了理论。所以虽然理论家的说法跟我的实际不太一样,但是有他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7世纪,出现了教授宗教绘画的学校,但那仍然是一种“定制”,宗教定制的艺术绘画作品,直到后来出现了现代绘画,也出现了画廊。也就是从古代社会艺术品是定件,宗教的定件,到肖像画的定件,一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历史画的定件,逐渐转向为普通市民服务。这就不是定件了,那就出现画廊,也就是要到画廊去买画,买自己喜欢的画,这就叫商品画。商品画不是贬义词,所有大画家的画全是商品画。不通过等价交换画家怎么活?他吃什么?所以不要把商品画看做是很不好的词。

  另外既然是商品画,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这个样子,我喜欢那个样子,所以就有风格的出现,风格是要满足艺术商品里头的各种不同口味这样一种需求。风格不要把它看得太高,因为那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艺术品的最高表现。最高表现是水平,画得好不好,什么风格都得有好的和不好的,所以我们长时间的讲风格、讲个性是毫无意义的。

  (本文节录自雅昌艺术网“桃李不言——央美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学研究展”靳尚谊讲话)乐梦融 整理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