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风险持续发酵 警惕低评级行业信用风险
从上周开始,已经有多家发债主体宣布推迟或暂停债券发行,而市场的关注点也都聚集在7月23日———华通路桥债券的本息兑付日。
在分析人士看来,华通路桥兑付日尚未到来,目前相关各方都在积极救助,是否真正违约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本次到期兑付不确定的直接导火线并非经营因素,其传染性不会像企业经营困难那么大。
本报记者高国华信用违约风险仍在持续发酵,在叠加又一轮新股发行的背景下,对资金面的冲击乃至债券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相关资料显示,从上周开始,已经有多家发债主体宣布推迟或暂停债券发行,而市场的关注点也都聚集在7月23日———华通路桥债券的本息兑付日。
7月16日,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担保公司代为偿还债券本息。同一天,华通路桥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到期的债券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一天之内两家债券发行企业警示债券兑付危机,令市场措手不及。另有媒体披露消息称,首批在上交所挂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12金泰01”、“12金泰02”已经出现实质性的违约。
在业内人士看来,继今年3月份超日债违约事件之后,再度爆出的兑付风险事件将进一步打压市场的风险偏好,低评级产业债的评级利差面临上行压力。此外,对于一级市场债券融资尤其对低评级民营企业债券发行带来负面影响。资料显示,受上述信用违约风险事件影响,近期信用产品收益率在报价和成交的带动下连续上行,并带动整个市场的收益率也以上行为主。同时,包括上海均瑶、江苏法尔胜泓昇、本溪钢铁等多家发债主体接连宣布取消或延迟发债计划公告。谈及原因,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认为近期市场波动较大。
“鉴于之前超日债违约风险带给市场的震动,一些发债主体取消和延迟债券发行计划,但以我们的判断,导致发债企业推迟或取消发债计划更多是受到新股发行的影响。按照计划,本周三、四将有11只新股发行,按照机构的测算,这11只新股冻结资金量有望达到8000亿元,将导致资金面结构性紧张。”一位机构研究人士说。
7月份以来,受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预期、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陷入调整,以利率债为主力品种率先出现了全线下跌,而随后在股市振荡调整、质押率规则调整、IPO重启冲击、信用事件、监管制度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城投债、中低等级产业债、可转债等前期强势的非利率债品种也出现了调整迹象。
在该研究人士看来,华通路桥兑付日尚未到来,目前相关各方都在积极救助,是否真正违约存在不确定性。“即使债券出现违约,在目前市场风险意识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现在是市场敏感期,密集的信用事件对市场情绪有进一步的负面冲击,是否会持续发酵仍需静待观察。”
相关资料显示,华通路桥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在加紧清收应收账款,并积极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华通路桥短融的主承销商之一,广发银行日前表示,在获悉有关事件后已经派人进驻企业,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企业兑付问题,督促企业履行信息披露及还本付息义务。广发银行还表示,将按照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自律规则尽职履责,持续督促发行人做好还本付息工作,尽最大努力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从银行间市场交易员的反馈来看,虽然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也普遍上行,但与经济数据向好、资金面趋紧、供应压力较大等因素相比,此次华通路桥信用事件在银行间市场引起的反响较小。国信证券指出,一方面,本次到期兑付不确定的直接导火线并非经营因素,其传染性不会像企业经营困难那么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债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定价一直高于国企,因此此次事件难以对整体信用债市场产生明显冲击。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仍需要做好个券甄别,警惕“黑天鹅”事件可能给民营债乃至整个债券市场的影响。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发行主体共公告173项评级调整,其中评级上调(包括展望调整)118项,共涉及563只信用债;评级下调(包括展望调整)55项,共涉及信用债158只。其中,评级上调以城投债为主,下调的则民企明显较多。
统计数据还显示,下调集中在周期或产能过剩行业。从今年上半年信用债评级下调的情况来看,化工、机械设备、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仍然是重灾区,这说明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仍未改善,由此可能引发的评级下调风险仍需警惕。此外,在当前房地产行业较为低迷的环境下,不仅房地产企业存在较大的评级下调风险,地产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经营风险亦会加大,需警惕评级下调风险沿地产链蔓延。
实际上,在本次信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分析机构普遍对低资质民企债的风险再次发出警示。光大证券表示,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没有实质性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信用风险居高不下,因此对低评级债券的信用风险要加强甄别。中投证券也表示,考虑到低资质发行人快速扩容增加了暴露风险的概率,加之未来较长时间我国将处于去产能、去杠杆阶段,信用风险或将持续暴露,因此,对低资质个券应保持警惕。在业内人士看来,华通路桥事件说明并非仅有发行人经营恶化才会引发违约风险。这也提醒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市场各方,面对可以出现的各类信用风险事件,除了“兜底”思维,市场各方如何贯彻落实“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策指引,仍需出台更具可操作性、实质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举措。
首先,是加强投资人教育,完善投资人结构。其次是构建市场化风险防范处理机制。这其中包括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管理机制,减少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行政干预,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完善信用风险定价、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机制,为债券市场参与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判断风险。加强债券发行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债券资金用途合规,并及时对企业经营状况变化信息进行披露,为债券市场参与者提供市场风险变化信息。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建立投资保护机制,要求有合理、合规、合法的处分制度,对市场违规成员给予必要的惩罚,约束其行为规范。此外,加快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推动担保、信用增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形成释放资本与减少风险权重的效果,为信用债市场参与者提供对冲和管理风险的措施,分散信用债市场风险。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