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村的柿子熟了
鄱阳县北部是一片山区,莲花山是其中最大的林区,地广人稀。去年秋天,我们去过莲花山,那里的山不算高也不算险峻,但山中的植被和纯朴民风一样,保持得很好。由于地处江西与安徽交界,路途遥远,许多鄱阳人都不一定去过莲花山,而知道鲁村的人就更少。
今年10月18日,第一次来到鲁村时,临近黄昏,房前屋后、山坡上遍布的柿子树挂满了红红黄黄的柿子,家家门口的晒台上也是金黄一片,在落日下透着深秋的诱惑。树上村民在摘柿子,屋里有男有女在削柿子,见我们拍照,村民笑着递给我们几个红透的柿子,一口下去,甜到心里。
鲁村是莲花山乡的一个自然村,有53户人家,以范姓为主。村主任范镜华是位70后的年轻人,他说村里的柿子树是祖辈们将野柿子树改良后一代代栽种下来的,平均每家有六七棵柿树,今年柿子大丰收,树多的人家今年能做四五百斤柿饼。以前村民做的柿饼大多自产自食,极少拿出来卖钱。如今,这种传统的绿色食品一斤能卖到30块钱了。吃过晚饭,范镜华和父母还有前来帮忙的两个亲戚围坐一起,将厅堂里几大筐当天采下的黄柿子一个个削皮,我们也拿起小刀帮忙,不料没削几个,手指便不听使唤了。小范告诉我们,削皮只是做柿饼的第一道工序,接下来还有晾晒、发酵、成型等好几道工序,要等打霜以后,柿饼才算真正做好了。
10月23日,我们再次来到鲁村,和上次来时相比,房前屋后树上的柿子明显少了许多,但远处山上依然有挂满果子的柿子树,成群的小鸟在树上快乐地啄食着那些红透的柿子。和许多农村一样,鲁村的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们不可能将柿子全部按时采摘,何况做柿饼也要花精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也有人家的后生这个时候会回来几天,采摘柿子,但大部分活儿还是留给村里的老人慢慢地收拾,遇到接连阴雨的年头,做到一半的柿饼一不小心就会霉变只能丢掉。
再次相见,范镜华话更多了些。原来,村里通水泥路的事最近有了点眉目。他在外打拼多年,去年返乡竞选上村主任,他说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让村子早日通上水泥路。
但愿明年,柿子熟了的时候,去鲁村时,我们走的不再是这条狭小崎岖的山路。(蔡春华 记者 涂序理 摄影报道)
【1】 【2】 【3】 【4】 【5】 【6】 【7】 【8】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