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从“妈妈表情”里读懂妈妈的诉求

26.02.2015  12:58

  4月23日下午,一则题为“过年回家,你的妈妈是这样吗”的微博在网上被热传。微博列出了妈妈的9种情绪变化,由子女回家时妈妈的笑,到在家几天后妈妈的怒,再到子女要离家时妈妈的失望……种种情绪变化反映出妈妈对孩子深深的亲情,引发网友强烈共鸣。(2月25日《新华网》)

  这则表情是一组网络聊天时使用的表情图片。可以说,春节的“妈妈表情”很丰富:从儿女即将回家时的“亲亲”,到快要到家时的“嘻嘻”;从儿女刚到家时的“哈哈”,到前几天时的“呵呵”;从后来的“哼哼”,到最后几天的“”和“怒骂”;再到最后儿女离开时的“失望”、“悲伤”。这组春节“妈妈表情”缘何会引起共鸣?这是因为这组表情不仅很丰富,还源于很真实,代表着所有妈妈的真情实感。

  面对春节“妈妈表情”,我们更应该思索的是这些表情背后的诉求。

  儿女即将回家时的“亲亲”、“嘻嘻”,儿女离去时的“失望”、“悲伤”,其实都是对“常回家看看”的期待。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为人儿女者最该追问自己的。虽然说,现代社会是匆忙的,现代社会是忙碌的。但是,只要儿女能有一颗“常回家看看”的心,时间应该是可以挤出来的。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以各种忙碌的理由冷落父母之外,真的没有回家的时间了吗?只要我们愿意放弃灯红酒绿,回家看看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今年春节前夕,有网站搞了一个调查:春节你回家吗?结果显示,有一部分人表示不会回家。理由有三,一者是在大城市安家,拖家带口回家不方便;二者不如节省下车票钱多给父母买些礼物;三者,还要照顾生意,春节期间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这种想法的人还很多。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在银川做蔬菜生意的一对外地夫妻,他们已经8个春节没有回家看父母了。赚钱和工作都是需要的,礼物虽然到了,但是团圆的亲情是无法取代的。钱买不到有限的家人相守的宝贵时间。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春节期间安排了旅游,有的要到国外,有的要到国内的名山大川。看风景何必非要到名胜大川?笔者以为,春节回老家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的旅行。看看家乡的风景,看看儿时的荷塘,看看家乡的雪夜,看看家乡的黄土,岂不也是一种难得的风景?我们要读懂妈妈的“亲亲”、“嘻嘻”以及“失望”、“悲伤”的真实诉求。

  当然,除了儿女需要有“常回家看看”的心,我们的用人单位也应该多做些事情。比如年假的兑现,比如减少春节用工,比如少些工地上的饺子宴,给大家提供回家看爹妈的时间和环境。

  接下来我们说说,儿女回家期间,妈妈出现的“”和“怒骂”。有人会说妈妈不近人情,就在家这几天何必这样对待儿女,其实作为儿女更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我们为什么就在家过几天还要惹妈妈生气呢?就不能少些任性多些对妈妈的理解吗?

  相聚、团圆是幸福的。我们要从春节“妈妈表情”里读懂妈妈的那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