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燚:救助老人不能局限在物资帮扶

09.01.2015  12:17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等俺孩儿!”当有人劝说73岁的罗风换个有吃有住的地方,别守着铺盖儿在路边台阶上,她都拒绝,语气坚定。这位老人,在郑州市东风路与丰乐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台阶上,已“驻守”近1年时间。(1月8日新华网)

  在这位老人心中,孩子是最孝顺的,只因孩子说过一句“不会忘了娘”,也正是对孩子的思念,才让这位母亲多次拒绝政府救助,而选择露宿一年等待儿来接她。我们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爱,但反过来想,这也是儿的狠心,更深处反思,这是我国救助行动还只停留在给吃、给住的物资阶段。

  根据新闻线索,我们可以得知三个重要要素,一是罗老太太层被安置到福利院,后被从外回来的儿子接出来。二是去年七、八月份时,围观者戚女士曾帮助罗老太太拨打过儿子的电话,头一次,对方挂了,第二次打通,听说老太太住街边,老太太的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明天下午4点就去接俺妈。”可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三是目前罗老太太的儿子电话已停机。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罗老太太的儿子不想赡养老人,大可把罗老太太丢在福利院,不管不问,为何又把老人从福利院接出来呢?反之,罗老太太的儿子既然孝顺,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母亲为安置好的情况下离开,甚至连手机都停机了。是不愿管,还是有事脱不开,甚至是出事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不管罗老太太的儿子是如何想的,他的做法都不对。恶心,必将手众人唾弃。孝心,未安置好母亲就离开,做法欠妥。对于失联的罗老太儿子,还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把他找出来才能弄清真相。

  不过,笔者认为,假如在一年前,罗老太儿子手机还能接通的情况下,甚至是罗老太儿子到福利院接罗老太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和罗老太儿子沟通,建立长效联系关系。那么罗老太也不至于会睡在街头,甚至因为相信儿子会来接她,连去福利院的勇气都没有。

  尚若时光倒流,也许罗老太已经住在福利院一年,而他儿子隔三差五的来看望他,或许罗老太在某个出租屋内,帮助儿子打扫房间卫生,时不时的有救助站或是社区工作人员来看望。

  关注老人,应从心出发,不能局限在有吃、有穿、有住的物资帮助。老人的固执,源于他们对爱的追求。工作人员若是没有懂得老人需要什么,懂得老人渴望什么,即便给予金山银山,老人也未必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