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友:忘不了和鬼子拼刺刀的日子
江西日报记者 陈斌华 文/图
先是在正面战场与日军遭遇,走散掉队;后受中国共产党感召,加入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与日军周旋长达6年。91岁的抗战老兵黄秋友,至今忘不了76年前那场在他身上留下刻骨伤痛的战争。
抗战老兵黄秋友敬军礼。
“在山东枣庄,和日本鬼子打过。”谈起抗日战争,腰杆笔直的黄秋友顿时提高了音调。在空空的客厅里,在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当年所发生的一切渐渐清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萍乡上栗信息闭塞,上栗镇的村民们还是几个月后才知道消息。这一年,黄秋友13岁。年少的他对此不以为意,生活也没有任何变化。
然而,战争进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战火蔓延至大半个中国。1939年,年仅15岁的黄秋友成为国民党58军的一名抗日军人。由于军事物质缺乏,合适的军靴难找,黄秋友不得不强行把脚塞进比双脚整整小2号的军靴,穿着它训练、行军,大脚趾因此严重骨折。记者看到,他的两只大脚趾像被折断一般,紧紧地贴在旁边的脚趾上,触目惊心。
与日军第一次遭遇的那天,黄秋友记得清清楚楚。入伍两个月后,部队急行军前往山东。由于白天头顶上有日军飞机,行军只能在晚上进行。在山东枣庄,部队与日军突然遭遇。“两支部队一碰面就开打。”回忆峥嵘往事,黄秋友顿时激动起来,“当时战斗很激烈!日军动用高射炮作平射,炮火猛烈,弄不清楚对方有多少兵力。”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子弹打光了,双方就拼刺刀。打到最后,部队伤亡严重,不得不撤出战场。转移中,黄秋友突然感觉左脚湿湿的,用手一摸,才发现是被日军的炮弹碎片击中了,流了很多血。幸好弹片不大,也没有伤到要害处。经过简单治疗,黄秋友随部队转移。
不久,黄秋友因为脚伤掉队,并被日军抓获。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脚伤,日军嫌他走得慢,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便将他放了。随后,他找了一处山坡,躲了起来,逃过一劫。
两天后,死里逃生的黄秋友遇到了路过的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他加入了这支队伍。考虑到他的受伤情况,连长让他担任勤务兵,兼负警戒任务。接下来6年,他一直跟随着新四军在江淮一带转战,与日军周旋,破坏道路和桥梁,扰乱敌人的后勤供应。6年的时间,黄秋友跟随部队踏遍了江淮地区,与日军遭遇多次,子弹多次擦身而过。十几年的战斗生涯,他先后获得过多枚奖章,可惜皆因保管不善而丢失。谈起此事,老人依然懊恼不已。
1954年,黄秋友复员,回到了上栗的老家,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娶妻、生子,先后抚养大了两儿三女。如今,老人轮流住在两个儿子家,“这个家住久了,便去另一家住住”,生活平淡而充实。“性格很好,从来不发脾气。”在儿媳彭月华眼中,他是个好公公,生活也很节俭,身上有股正义感,不服输。
尽管军旅岁月已经远去,但军人作风已深入黄秋友的骨髓、融入血液。坐下,便腰板挺直,双手置于膝盖之上;站立,便是标准的军姿。言谈之中,依稀能感受到他当年的风采。采访结束后,他还不忘站立起来,以标准的注目礼送记者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