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奋进的集体

13.01.2016  17:59
 

当前高校科研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从个人化向团体化的转变,科研团队能够聚集多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学科优势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平台。同时,科研团队还能配置学科优质资源,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建立全新的合作、运行、共享和交流机制,以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东华理工大学化生材学院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正是基于以上目标创建起来的。该团队以化生材学院为依托,凝聚学院科研核心力量,不断发挥学院科研优势,加大科研力度,围绕创新性项目研究,重点开展基础性、应用性和高技术性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引领和促进学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建设,该团队已形成成熟的研究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后备力量雄厚。梯队成员共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该团队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绿色化学、吸附分离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几个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显著,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团队成员承担的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总计120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1篇,特别是发表在Chemical  Comunication、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alton  Transactions、Macromolecules、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等国际著期刊上的论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如罗峰老师2012年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Comunication上发表的文章引用率接近百次,其对MOFs材料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肯定。同时,团队成员出版教学和科研专著3部,申请国家专利3项,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此外,团队不断增长的科研业绩,也激励和带动了学院其它教职工的的科研热情,非团队教工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数量逐年增长,在国内外知名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的SCI、EI学术文章数量也不断增多,使化生材学院整体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在全校科研团队竞争中名列前茅。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具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的功能,化生材学院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不仅吸引了优秀人才加盟,同时还积极投入到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不断为年轻人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向前辈和校内外科研专家学习,年轻人获得了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也为团队培养和储备了科研后备人才。几年来,团队成员晋升教授3人,其中刘云海入选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创建伊始,团队紧密围绕学校“建设核特色大学”的宏伟目标,高举核特色大旗,不断凝练核特色研究方向,在“铀资源利用与环境”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发了多种基于介孔炭基材料、石墨烯材料、MOFS材料等的铀吸附分离新材料,承担了该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受到国内外环境放射化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相关科研成果受邀在第六届全国环境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成为第七届全国环境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获批江西省“核化学与核燃料技术”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受聘为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核化工分会理事单位。团队特别注重科研为核行业和江西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罗明标教授率团队成员深入沙漠戈壁,为中国核工业生产企业研发了《砂岩型铀矿低品位铀、铼水冶工艺》、《铀油共生铀矿原地采冶工艺》、《富钼铀矿铀钼共采冶新工艺》以及为中广核铀业公司研发了《火山岩铀矿铀的绿色采冶新工艺》等。这些新工艺攻克了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通过了中试和验收,为我国未来“贫、难”铀矿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对我国核燃料的保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乐长高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研发的《年产300吨三溴化苯工艺》成果在江西三合药业有限公司得到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两项核心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惟有以科研作支撑,才能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使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化生材学院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不仅仅只讨论学术、搞科研,还承担了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大家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建设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些团队成员还获得了江西省本科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斐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校“十三五”规划纲要即将出台,化生材学院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针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新常态,正在制定本团队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优化科研平台,为学校在新时期的科研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为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和核工业迅猛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