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坚守山村学校38年
为了山里区的孩子,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孤寂和困难,一个人坚守在一个教学点上38年,为山里的孩子们编织着走出大山的梦想。井冈山市下七乡汉头教学点的黄启迪老师,其甘于清贫教书育人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12月份,他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坚守是为了一份责任
黄启迪出生于一个农村教师家庭,其父亲就是一名乡村教师。下七乡地处井冈山市最偏远位置,而汉头村又是下七乡最偏远的村落。1976年,黄启迪高中毕业了,而临近退休的父亲则整天唠叨无人来接他的岗,孩子们将没老师教育了。为了圆了父亲心愿,他主动提出自己来接父亲的岗。从每月10个工分的代课民办教师做起,直到1979年,他通过中师考试转了正。
黄启迪说,刚到学校时,教学条件极其简陋,冬天时,刺骨的山风呼呼地往里灌。屋顶一到雨天,就“叮咚叮咚”地下着小雨。由于担心孩子挨冻,他自己掏钱买塑料膜糊窗户;没有电灯,就跑到山里砍来松明用作照明……
1个老师守着9个学生
据黄启迪介绍,刚开始,该教学点分设三个年级,上课时,他只好先上一个班的课,让另一个班写作业。后来,村里的村民慢慢地搬出去了不少,学校也开始变“空”了,最少时学生只有5个人。目前,学校只有9名学生。黄启迪说,学校再小,学生再少,也要把学校办得有模有样。
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黄启迪开足了所有课程,同时兼任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老师。因为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每天,黄启迪都要早早地接孩子们来到学校,连上6节课,下午放学又要护送孩子们回家。即使生病,他也从来没缺过课,其教学点每学期的测试,成绩都在全乡前列。
如今,一拨拨孩子都走出了大山。黄启迪的学生中,考出了5个本科生、16个专科生。黄启迪说,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过年过节时,接到学生们打来的电话和发来问候的短信。
愿做山村薪火传递者
在38年的教学生涯里,黄启迪渐渐地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他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孩子们身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落在妻子卢秋莲的肩上。因为长年的站立,黄启迪患上了小腿静脉曲张。2011年9月,又检查出了肾积水,在医生的建议下,黄启迪切除了左肾。身体逐渐恢复后,家人都劝他不要再去学校了。
面对亲人的再三劝说,黄启迪始终摇头说自己舍不得孩子,一出医院就立即回学校上课。问他有无后悔?他毫不犹豫地说:“当教师,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在黄启迪的坚守下,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学校如今建起了崭新的校舍,黄泥路也硬化成了水泥路。
■刘丽娜、信息日报记者彭晓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