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考到研究生毕业 一个“考碗族”的7年国考路

24.11.2013  12:5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上周结束,最终152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比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比1。

  公务员考试多年来一直高烧不退,即使绝大部分人最终都不过是做了人家的“分母”,但每年依然还有100多万人为此“前赴后继”。公务员这个职业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百万考生趋之若鹜,甚至辞职备考?“考碗族”们为了抢到这个金饭碗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从本科考到研究生毕业

  卢荻就是这152万国考大军当中的一员,在这个庞大的报考人群当中,她渺小得几乎微不足道。但她跟国考“纠缠”了整整7年,从大学毕业那年开始,她就将公务员考试视为她生命当中的一部分,即使7年努力都没能换来一纸录取通知书,卢荻却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2006年,卢荻本科毕业,从那年开始,她就踏上了漫长的公考之旅。那时候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报名了,其实大家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了解,只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国企难进,去私企工作既不稳定、又累,于是公务员这个既稳定、又轻松,而且社会地位又高、受人尊敬的职业自然成了大家的首选。卢荻当时已经有保研的希望,但她依旧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而且她的决定是,如果公务员考试成功,她会主动放弃保研的名额。

  卢荻说,在选择职位时,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经验,也很少实际分析自己的应试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多只是看哪个职位名字听上去更牛、更唬人,便报哪个。“当时我报的是上海海关,大城市,又是海关,听起来很牛的样子,但究竟进去了干什么,福利待遇怎么样,我一点也不知道,就稀里糊涂地报了。”很多应届毕业生的想法跟卢荻相似,因此税务、海关等名字“唬人”的系统总是成为报考热门,几千个考生为了一个岗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情况也成了常态。而正因为竞争如此残酷,99%以上的考生最后都白白“牺牲”,成了人家的“分母”,卢荻也不例外。

  好在,后来保研的结果出来了,卢荻被保送本校继续读研。而此时,她仍旧没有放弃公考的梦想。在读研的三年时间里,她坚持每年报考,在报名表的学历一栏里填写“本科”。卢荻的信念依旧没变,如果真能考中,她将毫不犹豫地放弃研究生的学业,去当公务员。

  虽然一直对公务员这个职业青睐有加,但读书的那几年,总归还是有多条出路,考研、读博、出国、找工作,公务员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唯一选择,因此虽然投入了一些精力备考,但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全心投入,多数人都只是买一套复习参考书,临考前的两个月死记硬背一下,就去匆匆应考了。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们虽算不得“裸考”,也可以称作是“比基尼考”了。因此,应届毕业生命中的几率并不大,卢荻考了三年,还是没有结果。

   工作不顺“重操旧业

  研究生毕业后,卢荻进入了一家很有名的公关公司。原本打算在这个岗位上大干一番,但没过几个月,卢荻就后悔了。“太累了,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是常事,周六日也常被加班占用,客户的要求没完没了,举办活动和推销软文变得十分困难,我们总是不停地修改,不停地重来。”卢荻说,累,其实倒还是其次的,关键的问题是,她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有限,似乎并不适合公关这份工作。领导总是批评她找不到新鲜的创意,几个同事撰写的方案当中,她那份总是屡屡落选。

  卢荻开始思考,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公关这个职业,最终的结论是: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确实不足,但是我做事认真,执行力强,只要上级给我布置好任务,我就一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卢荻认为,还是公务员这条道路更加适合自己,她觉得公务员的工作不需要多强的创造性思维,她只需要像军人严格执行军令一样,循规蹈矩地去完成任务就行了。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