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渐行渐远的端午习俗有待传承

21.06.2015  21:05

(江西广播网6月21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很多专属于端午的习俗:吃糖包,编彩色蛋袋子,时光流逝,这些风俗有的渐渐远离,有的还在流传。
   对于宜春的王秋梅阿姨来说,端午的味道除了粽子的香糯,还有桂花糖包那软糯糯、甜滋滋的味儿。回忆起小时候吃桂花糖包的情景,60多岁的王秋梅仿佛回到了童年。(录音 王秋梅:“有芝麻、糖、桂花,做的那个东西真的很好吃。小孩子在一起跳啊、笑啊。”)
   王阿姨说:每年的端午这几天,她都要为家人做桂花糖包。一眨眼的功夫,桂花糖包就成型了。王秋梅的弟弟王满禄说:接下来还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上红点。(录音:“端午节的包子就时兴这样子的,其他的节日没有这种,自己是看到觉得比较喜庆一点,吃到这种包子看到这种形状就代表要过端午节了。”)
在王家姐弟的印象里,老宜春人的端午节除了少不了粽子,包子也是特别受欢迎的。(录音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乡下的农民挑着担,挑着米到街上来兑包子,那个兑包子就是排长队的。”)
   这些年糖包子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长辈们的潜移默化中,王秋梅的儿子魏晓波不仅爱吃也学会了制作。(录音 :“蒸第一次的时候可能还火候不到、不能完全融化,蒸到第二次以后那个糖完全融化了以后那个味就会跟这个包子和为一体,这样吃起来香味就更香。”)
  (汪墨晗,龙依,出来编网袋咯)周小荣是新余市界水乡的一位村民。一大早,周小荣和母亲便忙开了,母亲拿着鸡蛋到厨房煮,周小荣招呼孩子们编网袋。将鸡蛋染色后,周小荣开始教大家编织网袋。“【第一步就是把线剪开来,五种颜色,差不多每种4根,差不多20厘米,然后两根两根在一起打个结,这样一个网袋就完成了,可以装鸡蛋,装一个。”】
    经过两小时的努力,大家一起编织好了36个彩袋,周小荣说,希望能把这个有意义的习俗能一直流传下去【也是属于童年的一种美好的回忆吧。希望教下一代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编,不要把这过节的传统给忘记了,给丢掉了。”录音止】
     70后的熊女士,如今已经是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又到端午,勾起了她很多美好的回忆(出录音——小时候我们农村孩子过节可高兴了,我们女孩子眉心会点上红点,拿着染红的鸡蛋呀、鸭蛋呀、鹅蛋呀,到处找小伙伴撞蛋,还斗草玩,那时候我们还要洗艾叶澡,喝雄黄酒。)
现在生活好了,但许多只属于端午节的那份快乐却渐行渐远:(出录音——现在我的孩子对粽子,咸蛋还有些感觉,但是,我们以前许多的童趣,他就感受不到了,这是一种遗憾吧!我希望我们民族节日的印记还是不能丢,应该弘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