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哪一位外国女性曾获得八路军军衔?

20.01.2015  14:21

  1932年,中国共产党人王炳南在德国留学时认识了安娜·利泽。安娜一身正义,是德国著名的反法西斯女战士,两人志同道和,结为伴侣。婚后安娜随丈夫姓王,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王安娜。1936年初,王安娜毅然离开家乡,跟随王炳南来到中国,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行列中。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行政院等中央机关全部迁到重庆,蒋介石等中央要员均移住于此。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各国使馆汇聚,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也在重庆办公。与此同时,上海、南京、长沙、武汉等地的金融、财贸、商业、机械、军工、造船、纺织等企业也迁移重庆,全国许多高校、文化、科研、新闻出版和文艺团体以及学者、诗人、记者、科学家、艺术家和学生纷纷汇聚于此,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作为战时首都,重庆成为日寇政略和战略轰炸的重要目标,遭受日机长达近6年、218次大轰炸。特别是1939年震惊中外的“五三”“五四”大轰炸;1940年5月至10月重庆遭受连续6个月的狂轰滥炸;1941年6月5日,日机夜袭造成重庆防空大隧道惨案,以及8月日机以6小时为间隔的、持续不断的“疲劳轰炸”,重庆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毁坏和损失。

  针对日本的轰炸策略,国民政府建立了防空领导机构和一整套防护体系。为了解决市民紧急避难所需的安全设施,成立了隧道工程处、扩大建筑防空洞委员会等机构,在临江门、石灰市、十八梯等处分段修建了防空隧道和防空洞。成立了重庆市疏建委员会等组织,专门进行疏散、安置等一系列实际工作,并发放“防空洞出入证”。我们眼前的这张“防空洞出入证”,就是当年王安娜在重庆工作时,为躲避日机轰炸而办理的。

  1938年底,王安娜跟随丈夫经武汉来到重庆,居住于“良庄”马鞍山28号,在此居住的还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沈钧儒和王炳南夫妇合租这幢楼的二、三层,沈钧儒和子女在二楼西南角,王炳南夫妇带着儿子王黎明住其对面。当时王炳南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国际宣传组负责人、外事组组长、南方局候补委员、重庆局委员,王安娜则多次深入抗日根据地实地采访,向国外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她还经常到八路军办事处与周恩来联系,协助周恩来、王炳南进行联络工作。

  1939年4月,王炳南回到家对王安娜说,“周恩来有事情请你办,听说是紧急事情。”安娜紧随丈夫来到八路军办事处见到周恩来,接受了去贵阳接收红十字会配给八路军野战医院药品的任务。为了执行任务方便,周恩来发给她一张八路军军用通行证,任命她为八路军少校军官,王安娜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八路军军衔的外国女性。带着通行证,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