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一句话引发殴妻命案,我们该怎样和亲人说话?

29.07.2015  12:27

  一句话起争执,竟然引发一起殴妻命案,法院审理期间妻子家属出具谅解书请求法院轻判。7月23日,兰州中院考虑了其请求,以故意杀害罪酌情判处永登男子祁某某有期徒刑12年。(《兰州晨报》7月27日)

  一句话起争执,竟然引发一起殴妻命案,这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却就真实地在生活中上演。如果说这样的事例,是诸多偶然因素适逢其会的话,那由一句话的争执引发夫妻的冷战,甚至离婚的事情,可以说就数见不鲜了。究竟是怎样的话,就会引发这样的命案呢?新闻中没有说,这很难理解成疏忽,想来应是话语的杀伤力足够大了。死者已逝,生者已经伏法,追究是一句怎样的话,似乎已无太大的意义。但探讨其中的缘由,却是血案让我们不得不进行的思考。

  为什么,最亲爱的人,总是被我们的言语伤得最深?仔细想来,这与夫妻间亲密的关系有关。总认为,是最亲近的人,我们的言语就总是漫无界限,肆无忌惮;总以为,是在真心为对方着想,我们的话语就总是如尖锐的如刀子,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让对方警醒。可事实并非如此,苦口的良药可能有利于治病,但苦口的良药却总是难以下咽。或许,柔情的话语才更能入耳入心;或许,相敬如宾虽可能多了一份距离,但却也会让我们的话语多一份抑制。

  事实上,不止是夫妻间,在亲人间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以为,自己是真心的关爱,话语就简单粗爆了许多;总以为,自己是倾心相为,言谈就重了狠了许多。回忆我们过去的往事,我们和子女,我们和父母之间,许多矛盾和纠纷是不是就此产生了呢?距离产生美,不仅是感官上的,也是言语上的;我们能够和他人平和的言论,却不能对亲人抑止住冲动。原因很简单,距离没有了,美也就没了。在言语上保持一份距离,或许我们会和亲人相处得更和谐。

  一语不合,就拳脚相向,这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暴躁。但在此事件中,说祁某完全是性格因素,恐怕并不准确。更准确来说,是我们对亲人理解的一种苛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妻子、丈夫、父母、子女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因此总是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们能随时理解自己的感受。因此,一旦对方所言所行,与自己感受不符,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加。但事实是,没有人能成为他人肚子里的蛔虫,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所以,降低对亲人的期盼值,甚至在有的时候,把他们当成路人,我们的情绪就会平静许多。

  亲近得没有了距离,犹如刺猬,就会彼此伤害;相知的要求没有了界限,就如的鸡蛋,融汇在了一起,却是以磕碎为代价。夫妻之间,亲人之间,有一些距离,或许才是更佳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