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全球南昌大学人这样为祖国庆生

09.10.2016  13:05
  

  十月的阳光洒向神州大地,我们迎来了祖国67岁华诞,无数的南昌大学人在世界各地,感受着新中国67年风云激荡的光辉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昂扬气概。

  工作在世界各地的原江西大学生物系1979级校友,笑脸拼图相聚,同庆祖国生日,共祝母校繁荣!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志发作为北卡访问学者,应邀参加了中国驻美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他表示:“身处异国他乡,你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祖国的强盛,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生存发展的最坚实依托。

  我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熊苏春通过互联网,向祖国发来祝福:“出国更爱国,我在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致以祖国母亲衷心祝福,唯有祖国昌盛,才有人民安宁

  经济管理学院2001级商务英语、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派驻海外市场代表熊韬:

  “9月30日,我参加了我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馆主办的庆祝建国67周年国庆招待会。会上,大使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及刚刚举行的杭州G20峰会的盛况,现场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祖国的强大,化作了一股团结的力量,把每一个华人,每一个中国的朋友紧紧团结起来,身在海外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昂首挺胸!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新闻学、新西兰Auckland Regional Migrant Service志愿者彭淑婧:“黄皮肤、黑眼珠、五星红旗,这些都是埋藏在染色体里的基因;无论走在哪里,这些就是辨别我们的标志,祖国欣欣向荣,我也天天向上。

  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校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项目管理在读硕士柯楚煜:“时刻能感受到祖国强大所带来的益处,盼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校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在读硕士肇柏桐:“无论身在哪里,都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校友、墨尔本大学全球媒体通讯在读硕士徐婉凌:“初来异国,继续踏上求学的旅程,望早日凯旋,为祖国尽绵薄之力,我在地球的另一边为祖国母亲庆生。

  身在新加坡的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2004级校友袁亮:“恭祝祖国母亲67周年华诞!灿烂中华文化,建设美丽中国。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校友、韩国成均馆大学新闻放送学在读硕士李雪娜:“身在异乡,更加想寻找到祖国在这里的每一个痕迹;艰辛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期待两年后的自己,能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校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分子材料材料与工程在读硕士王圣元:“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和教学,更加感谢南昌大学有预见性的课程安排和有深度的教学内容,期盼可以顺利毕业回国效力。当你走出国门,更能体会到爱国的意义。在国外身处的环境,与祖国的力量是如此息息相关。没有祖国的强大,就谈不上中国人的昂首挺胸!

  原江西大学经八二班校友在南昌聚会,有感而发:江大经八二,一别三十年;国庆五六日,相约赣水边。同窗四载情,北斗七星鉴;此去何时聚?九思阑干前。

  食品科学系1990级校友、江西广播电视台陶瓷频道记者李大成:“今年国庆节,我又到景德镇‘读’纯手工制瓷技艺,非遗传人的安适与专业,看客的安静与专注、素坯、转盘、釉彩,构成了一幅安宁而幸福的画卷。瓷器不怕时间,可历千年而不变,却最怕动荡,一经乱世则不藏,福莫大于治,国家安定,瓷业大兴,百姓大福。

  人文学院2002级中文系2班:“正直、善良,是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导我们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行无止境!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新闻学2003级校友熊涛:“国庆节在天安门,祝祖国繁荣昌盛;今天回到母校,校园里满是桂花香。坐回当年的教室安静地看了半天书,特别亲切,感谢母校的培养和教诲!祝福母校越来越好!

  体育与教育学院体育系2003级校友黄轩卿从西藏珠穆朗玛峰发来感想:“一直从事公益岗位的工作,被祖国的幅员辽阔折服,也为祖国交通网络的发达点赞。作为前湖校区的第一届毕业生,回到学校的运动场,看到青春的身影,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年轻真好;感谢母校培育了我茁壮的成长,锻炼了我坚强的体魄,让我可以更好地开展公益。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2007级张杰、李渊媛夫妇:“新婚大喜,感念我们爱情的摇篮,成长的风帆——母校;神州华诞,祝福给我们机遇的高堂让我们享福的花房——祖国。

  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12级校友陈栋梁在贵州遵义发来自己的心路历程:“2012年1月,我决心为家乡教育做贡献;2012年5月,在校组建赴家乡贵州支教的公益团队,至今团队依旧不忘初心,一路黔行;2016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回到高中母校执教;2016年的国庆节,召开我执教的第一场家长会。似乎一切回归起点,心还在,梦依旧。

  留校工作、学习的师生用笑脸祝福祖国,用坚守感恩母校。

  外国留学生们用一笔一划写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我校女篮姑娘们在训练场上为祖国庆生。

  国防生带领教工子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祖国献礼。

  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用责任和坚守为师生服务。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