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鲜为人知的“病毒阻击战”

26.10.2019  10:40

疾控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通讯员 韩 斌摄

        本报记者 朱 华

        近日,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揭晓,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名单中,一项名为“新型H10N8禽流感病毒的首次发现及其起源和致病机制”的科研成果引人注目。

        据悉,这项研究在全球科学界首次阐明了新型H10N8禽流感病毒的起源、重配和致病机制,揭示了活禽市场是产生病毒的最可能场所,是我省医学病毒学研究的里程碑。这项研究,为我省迅速组织开展科学防控,扑灭禽流感疫情发挥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乃至全球研究探寻动物流感病毒的跨种属传播与流行规律、有效防控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这一研究会获得全省科技创新最高奖项的青睐?我们现在是否已经有效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了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陈海婴教授,了解到这一科研成果出炉的台前幕后,揭秘几年前那场不为公众所知的“病毒阻击战”。

        新型病毒露头 为全球首例

        2013年11月底,一名老龄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重症肺炎症状,来到南昌市某医院就诊。

        然而,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医护人员不得不使用呼吸机维持患者生命。CT扫描检查的结果更让主治医师感到震惊——病人的整个肺部几乎完全被感染了。这是什么疾病?是不是近些年在全国不少地方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南昌市疾控中心。

        南昌市疾控中心的检测人员动用了实验室里所有试剂,却发现检测样本和目前全球已知的禽流感病毒都不一样。这份检测样本被连夜送往北京。第二天,从首都传来令人惊讶的消息——经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确认,这是一种此前从未发现的H10N8型禽流感病毒!

        江西南昌出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病例,这一消息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随后,又有两起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例在南昌出现。

        对于我省疾控部门来说,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病毒出现,防控压力空前。病毒从哪里来?人是如何被感染的?如何切断病毒传播的路径?这些都是短期内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争分夺秒 紧急动员抗病魔

        要不要封闭活禽交易市场,这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艰难选择。当时正值年关,禽类市场交易活跃,封市影响面大,需要疾控部门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才行。

        为此,南昌市疾控中心立即行动起来,对98家出售禽类的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排查,甚至在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也设立了监测点。最终,疾控人员锁定了最可疑的病毒来源地——南昌市某禽类批发市场。在该市场的禽类粪便和空气中,检测出大量病毒样本。

        对于活禽市场是病毒传播来源的判断,有人提出质疑——经调查,病毒感染者只是到集贸市场购买活禽,停留时间不过十多分钟,而那些整天待在市场里的摊贩为什么却无人感染呢?

        科研人员用数据揭示了答案——在摊贩的血液中均未检出禽流感病毒抗体。原来,此类人群大多为青壮年,因为长期接触活禽,反而穿上了抵抗病毒的“铁布衫”,而抵抗能力较差的老人和体质弱者,往往更容易成为禽流感病毒的突破口。

        根据流行病学检测结果,南昌市果断实施为期两周的封市行动,所有活禽交易暂停,扑杀存栏活禽,对市场进行彻底消毒。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十分有效,此后再无新发人感染H10N8型禽流感病例出现。

        研究有突破 防控不可放松

        在紧急动员防治禽流感过程中,科研人员对H10N8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也结出了硕果。研究证实,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来源于鸡、鸭、鸟三类病毒的重组,专业术语叫作“三源重配”。2014年,全球知名的医学专业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南昌市疾控中心科研团队的这一重要成果,引来学术界广泛关注。当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抵达南昌进行考察,并对我省禽流感防治给予高度评价。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以南昌市疾控中心陈海婴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潜心研究,先后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在《科学报道》《欧洲监测》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研究论著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17年,这项研究课题已全部完成。而曾经来势汹汹的H10N8禽流感,则在2014年之后悄然消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陈海婴解释,病毒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和人类的对抗中屡败屡战,总能不断重组,演化出新的种型威胁人类健康。H10N8禽流感销声匿迹后,先后又在我国其他省份出现了其他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同时H7N9禽流感仍然继续存在。

        和欧美市场流行的禽类集中宰杀、冰鲜上市不同,中国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购买活禽,因此也使禽流感病毒对人的威胁难以彻底清除。不过,2017年之后,我省养殖场已普遍推广禽流感疫苗注射,使得禽类的流感发病率大大降低。同时,因为流感病毒在70℃的温度下就会被杀灭,所以禽肉煮熟后食用是安全的,消费者无须对此过度恐慌。

        “我们不必害怕禽流感,但也决不能就此放松警惕。”陈海婴表示,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战斗还会持续下去,而疾控科研人员的努力也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