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离别信见证新余人民抗战史

14.04.2015  17:11
  

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追随历史的回响去重温那段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

 

 

罗普望,又名云生。1932年考入国民党第十军干部学校第三期。肄业后,复在第十军任职。1936年选送陆军交辎学校第二期深造。肄业后,调十八军罗卓英部任职,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1944年,罗普望奉命前往重庆,途经湖南衡阳时所乘飞机被日军炮弹击中,以身殉国,时年仅34岁。

1942年4月30日,时任第十九集团军兵站分监部参谋长的罗普望奔赴缅甸参加中国远征军。临行前,罗普望回顾在赣西北战斗的岁月感慨万千,对乡亲们的鼎力支援铭感于心,于是给新喻县政府发了一封快邮代电。全文如下:“兹值举国奋发,胜利在望,抗建大业将待完成之际,本部奉令移往缅甸参加国际远征。自审不学无术,难负重荷,惟以倭寇侵境以来,不断欺侮压迫,普望久已义愤填膺,悲怀欲裂。尤以身属军人,守土卫国不容旁贷,愿以精忠报国之遗训献身于国家民族,誓与同胞共勉之。普望自受命服行兵站业务于赣北以远,幸赖同泽及赣西北各县父老先进不弃庸愚,多予协助,益我良多。临别复厚承慰送铭感何及,谨以至诚敬申谢意。此后仍祈不遗远离时惠圭缄为祷。

信中除了表达“身属军人,守土卫国不容旁贷,愿以精忠报国之遗训献身于国家民族,誓与同胞共勉之”的民族气节外,还提及“普望自受命服行兵站业务于赣北以远,幸赖同泽及赣西北各县父老先进不弃庸愚,多予协助,益我良多”,就是指赣鄱民众支援抗日的一段烽火历程。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为巩固武汉外围据点,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发起了攻占南昌和截断浙赣铁路的作战。1939年初,南昌失陷。新余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从东向西贯穿,上接潇湘,下达苏杭,南昌失守后日寇曾多次发动旨在进攻新余的战争。为防日军进一步入侵,国民政府将新余作为赣西北的屏障,派重兵驻守,这其中就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十九集团军。

第十九集团军于1937年9月上旬奉令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薛岳,下辖阮肇昌的第六十九军、叶肇的第六十六军、周的第七十五军和吴奇伟的第四军,属第三战区指挥管辖,曾参加淞沪会战,担任左翼作战任务,李延年的第二军和杨森的第二十军也曾加入过该集团军的战斗序列。后第十九集团军番号调归第九战区,集团军总司令为罗卓英,下辖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军和宋肯堂的第三十二军。

1939年4月,时任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的罗卓英率部退守至新喻(现新余市),司令部驻扎在原新喻县珠珊乡的洋津村,新喻和分宜两县都设有兵站和转运站,随部驻扎的还有一支由中共地下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新喻县(现新余市)政府代电:“奉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输字第(1825)号,……查新喻经鹄山至上高及新喻经水北至灰埠两兵站运输路线沿途草水浓密,露水沾濡浸湿米袋易生霉变且路身高低难行,希饬沿线各区保分段铲除修补。惟路幅应按照长官部指示留一市尺二宽以利运输……

 

南昌会战后,日军分析中国军队的兵力部署情况后,作出江西、湖南两省是抗战屏障的判断。为打通进入西南的通道,并打破中国长期抗战的战略,日军开始连续发起对湘赣的作战,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上高会战(日军称“鄱阳湖扫荡战”)。

1941年3月15日,日军集结重兵,在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从安义等地出发,发动了所谓的“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消灭罗卓英所部的第19集团军,突破上高天险。战争打响后,与上高毗邻的新余和分宜成为会战的重要后方。

由于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鼓舞士气、宣传抗战、唤醒民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众的觉悟和抗日热情都很高。大敌当前,新余、分宜等地的民众纷纷组织起来,承担起输送武器弹药、供应军粮、转运伤员的重要任务。

第十九集团军的枪弹库位于分宜境内的洞村乡,会战期间,分宜县除派200余名民夫运粮之外,还派出300名民夫专门运送武器弹药。这些民夫冒着枪林弹雨和敌机的轰炸,靠着肩挑手推一天之内行程70里赶到前方阵地,不少人都牺牲在运输途中。两地还组建了担架队抢运伤病员,新余配有担架一千多副,队丁三千余名;分宜配有担架六百余副,队丁近两千名,仅分宜一个县就从前线抬回了1600余名伤员。担架队每日在前方阵地和运输线上来回奔波,做到部队打到哪里,运输队、担架队就跟到哪里。此外,民众还组织了一批敢死队、救护队随军行动以备急需。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赣西北的父老乡亲舍生忘死支援前线,有效地配合了军队作战。据《新余市志》记载,上高会战期间,新余、分宜、上高、高安等地共出民夫1万余人运送粮弹,另出担架5千余副,担架员1万余人运送伤员。其中,新余共运送大米150万斤,仅水北一个粮食转运大站就输送了10万斤军粮。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上高会战的紧要关头,深受日军荼毒和残害的赣西北民众同仇敌忾,冒死支援,积极开展战地和后勤服务。民族危难之际,江西人民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军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上高会战大捷。战后,罗卓英在总结会战的胜利原因时曾指出,后勤粮食等补给“复极圆满,使部队得以专心作战,此于会战胜利,亦有功也”。而当时的战地记者则将上高会战中军民合作的壮举归纳为“江西精神”。事实证明,人心归向,民族团结是杀敌致胜的保证。只有人民,才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源泉!

岁月流逝,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血与火的伤痕却永远铭刻为民族的记忆。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伤痛和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重读这封离别信,正是为了牢记历史,缅怀英灵。

 

新余市档案局 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