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和弦芬芳大地

25.08.2014  12:15

          江西法院网讯  “山势西来断,  江流北去平。  万家深树里,  闻是吉州城。”这是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眼中的吉州。有着5000年文明滋养的吉州,“古红绿”交相辉映,这里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经验被列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在吉州区法院,一线法官平均2.67个工作日就要办结一个案件,法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前所未有。2011-2013年,全院受理各类案件从2803件上升为3248件,2014年上半年受理案件2152件,全年收案数直逼4000件。一边是收案数逐年递增,压力山大成为法官的真实感观;一边是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与闹访缠诉的格格不入,法院在坚持原则和维护稳定中寻求服务创新的蝶变。为此,院党组号召全体干警视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为已任,紧紧围绕推进“三城共建”和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全区工作大局,提出了“法院以社会为本,法官以当事人为本,院领导以干警为本”的全新服务理念,在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下功夫。

                                                                                                    法院以社会为本

        基层法院处于审判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80%以上的一审案件。法院以社会为本,是审判机关社会属性的体现。为有效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有效纠正执法标准的偏差,扭转“信闹信访不信法”的怪现,作为审判机关,更要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我院正是秉持“制度在一线落实、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的理念,以社会为本,促社会和谐。

        以审判管理为龙头,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遵循司法权内在运行规律,将立案、审判、执行、评估、拍卖以及审判作风等一切与案件相关的“要素”体系,全部纳入监管范畴;形成承办法官、审判长、庭长、副院长、院长五个层次,审监庭、审委会两个机构为主体的“五加二”管理“责任”体制;通过常规、重点、专项“三类评查”机制,优化审判考核指标,完善司法全流程控制,倒逼司法公正、公信;实行“裁判不公必受处罚、司法不廉必受处理、执行不力必受处分”的心理预期,使法官在衡量行为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主动放弃或被迫减少过错,促使案件质量提升,破解畏难情绪、增加法官自信、提升司法公信。三年来,法院对8734件案件、136个庭审、4078份裁判文书进行了评查,通报问题案件265件,对3名法官追究了错案责任。

        法院以社会为本,重点管理,特色优化,尤其要提到的是重点案件管理制度。2011年以来,我院对涉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8类案件实行重点管理,院领导、庭长持续关注案件进展,对程序和实体处理审核把关,参与案件的调解和协调。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院受理物业纠纷案件多年来呈高位增长趋势,并一路飙升至收案数首位。为“把脉问诊”好此类群众关注度高的物业纠纷,我院采取院长带头调查摸底,跟踪评估的方式,分管领导、庭长、承办法官全程跟踪,积极寻求调解对策;争取支持,横向联动。及时向党委政府作出情况反映,提出对策,向房管部门提出建议,对规范物业公司提出司法建议;细化举措,传递温情。为寻求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我们把协调会开到“业主身边”,并动员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用分类引导、各尽其能的群众工作方法化解群众工作难题。同时,组织印制了《物业案件法制宣传手册》10000册、《致小区业主的公开信》2000张,并安排青年法官志愿者走进市中心城区40余家小区以现场分发宣传资料、现场调查、现场征求意见的形式,以礼貌与真心传递司法温情,合力引导纠纷软着陆。

                                                                                                    法官以当事人为本

        如果当事人带着情绪来又带着情绪走,不论服务再怎么贴心,老百姓都不会买账。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为不让群众失望,不给法院抹黑,法官要以当事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摆正“我是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作为立身之本。在我院立案大厅、走廊过道和派出法庭随处可见法律格言、励志名言,办公大楼凸显公共服务功能,除必要的安全检查外,公众无需预约即可走进法庭旁听案件,这里“天天都是开放日”。从方便群众诉讼入手,我院尽可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必要的便利。针对辖区人口众多,为贴近司法公开和规范司法的需求,近3年来,全院先后对100余起当事人地处偏远山区的赡养、抚养纠纷案件实行就地审理,切实方便群众。为保障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为116件159名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免、缓手续,共计20余万元。同时启动执行和信访救助金制度,共发放救助金33万元。多年来,每月向全区16万移动手机用户发送3条法律服务短信,每周末轮流派出法官在文山步行街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出版《法治文化丛书》,向单位和群众免费赠阅,与区新闻中心联合推出“法铸吉州”电视专题节目,司法公开与为民司法的理念通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深入到了百姓心中。

        突出“依靠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把植根群众作为力量之源。“法院工作怎么样,群众说了算。”2012年,全院开展用电话回访、召开当事人和律师代表座谈会、院长带队“零距离”家访的形式,倾听群众对审执工作的“第一手”意见。今年,我院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正式出台《案件当事人回访工作制度》,并实行量化考核,将回访结果记入法官业绩档案,纳入年度考评。

        立足“为了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把服务群众作为履职之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为行政执法人员、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上专题法制课,帮助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我院审理了一批医患纠纷案件,在保护患方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医闹份子给予重拳打击,有效维护了正常医疗秩序;推出一系列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意见,专题调研强制搬迁、土地补偿款分配等棘手问题,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出谋划策;深入基层走访,累计投入资金数10万元,“1+1”结对帮扶100多户困难群众,以“送三节传温情,询民情转作风、知冷暖得人心”的做法,定期就法院重点、特色工作向社区群众“述职”,“贴地气树正气得人气”。

                                                                                                  院领导以干警为本   

        院领导以干警为本,全体干警在沟通中形成了共识,在交流中博采众长,在学习中与时俱进,以共同的信念支撑起吉州法院庄严的司法殿堂。

        法院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建设的关键在干警。干警不满意,法院工作再多也是“花架子”。为缓解干警办案压力,院领导形成了主动解决干警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的共识。院长每年找干警个别谈话不少于一次,心理辅导缓解了压力、干警职级待遇常挂心间、干警生日礼物相送、“家长里短”均可坦诚相见,大家说出了心声、寻得了问题、拉近了距离。政治上要关心,生活上应体贴,管理监督更该严格配套。为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全院秉持“最有效的监督就是最有效的保护”的原则,通过回访每个案件的当事人形成反腐倒逼机制。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是否有吃请受贿情况、审判作风如何、审判结果是否满意等督察情况都会记录在案。多年来,吉州法院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违纪案件。

        为坚守内心的那份信仰,吉州法院干警经常上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一种聆听叫收获满满,有一种感动叫洗涤内心,两鬓发白的老法官亦噙满泪花,内心充满了力量,肩担正义就走得更实。在院里,迎春联欢晚会、春联征集评选和各种文体竞赛活动常办常新,用浓厚的法院文化凝聚人心,集聚力量,使法院队伍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提升业务本领,全院通过开展业务学习课堂、演讲比赛、庭审观摩等活动,铸牢“”、补好“”,在宏亮的誓言中,回荡着吉州法院人的光荣与梦想。

        熙来人往的城市里,人民法院是规则的守护者;庄严肃穆的法庭上,人民法官是公正的践行者。在这块有着3000年建制的庐陵故土,吉州法院人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体目标,不断书写着对法律的敬畏与坚守,不断传递公平正义的时代之美,以坚实的步伐、创新的思路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