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脱贫路
泰和县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可圈可点,“一兜菜富了一个村、一根竹挑起致富担、一味药治愈穷根”的故事精彩纷呈。
“一兜菜”富一个村
“刚把地上的芥菜卖完,现在又在田里插上了秧苗,等到下半年,水稻收割后又可种上芥菜,光芥菜一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禾市镇瓦坞村村民肖兵明一脸的喜悦。
“以往,村里3000多亩耕地到了下半年基本上都荒着,看着就心痛。”村支书尹小敏介绍。
2012年,一次偶然,在县城学习的尹小敏听说县城北门村有个菜商要大量收购芥菜,且价格不菲。回村后,他立即和村干部商量,村里每年荒着这么多地,可不可以种上芥菜呢?这一提议在村干部里一拍即合。
种植芥菜,27岁的蒋学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他在镇上修摩托,收入平平。听说种芥菜收入高,他一口气租下近200亩地,当年就收入颇丰。
65岁的肖瑞荣和老伴在芥菜地里打零工,收入1万多元。仅去年,种植大户蒋学武一年为村民发工资就达15万多元。
“一根竹”挑致富担
白云山村,泰和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全村近3万亩山场,一半是毛竹。村里依托山区特色,大力推广竹林低改,村民把毛竹当成打开致富之门的一把钥匙,他们改变传统做法,科学管理。
村支书罗宜辉向笔者算了一下毛竹一年的三次产出,一是每年春节过后上山采春笋,每人一天的收入就达150元;二是在谷雨时期可以去采“死笋”,送到罐头厂做烟笋,一天的收入也有150元;第三次就是在每年6月份后毛竹上市创收益。
白云山上的一根竹改变了山民的生活,一根竹挑起了致富担,幸福指数就像竹子一样节节高。
“一味药”治愈穷根
万合镇啸峰村有个被称为“药材支书”的胡晓洪,他在药材行当里摸爬滚打10多年,不光自己富了,还带领村民走上种植药材致富之路,年收获枳壳2万公斤,年收入近百万元。一味药治好了贫根。
早在十年前,胡晓洪就开始和镇上的几个朋友从事收购药材生意,他发现枳壳市场前景好。2004年,他把泰和垦殖场啸峰五分场300余亩土地全承包下来,种上1万多株枳壳。如今,他的枳壳销售到新干、广州、亳州等地。
尝尽枳壳带来的甜蜜后,他还租了30亩地种植药材黄枝子,按每亩5000元的收入,一年收入将达到15万元。
“一味药”治愈穷根。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啸峰村人,如今纷纷加入洪潮枳壳专业合作社发“药”财。(邓和平 刘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