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江串起14座“一江两岸”城市 全国罕见
章江两岸美丽的夜景
南昌一江两岸 记者李龙/摄
10多年前,千里赣江大多还是“一边城、一边荒”景象。
2000年,南昌敏锐地提出了建设“一江两岸,双核拥江”模式。南昌市委市政府各级事业机关搬迁,秋水广场、音乐喷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国际金融中心、绿地中心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天虹超市、万达广场等商业缤纷起航。如今的红谷滩,已然车水马龙,成为一个南昌新城的核心。
于是,赣州、于都、信丰、全南、吉安、丰城也纷纷沿赣江打造“一江两岸”城市格局,一条大江串起多座城市已成为全国独特景象。专家认为,作为古代黄金水道,地理优、水质好,均是赣江适宜打造“一江两岸”的密码。
奇特
千里赣江连接14城
观察江西地图可以发现,赣江由章江与贡江合流而成,其中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赣州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出自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曲折北流,经吉安市万安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宜春市的樟树市、丰城市,再到南昌市新建县、南昌县以及九江市永修县分四支注入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进入长江。
赣江流经的赣州、吉安、南昌等三个设区市,基本上都是一条赣江穿城而过,其中赣州的章贡区,吉安的万安县、吉安县、青原区、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和宜春的樟树市、丰城市,南昌的红谷滩新区都是“江在身边”,这些地方也全部开展了一江两岸建设。
一条大江绵延千里,接连串起14座城市,呈现“一江两岸”,全国罕见。
揭秘
赣江为何适宜打造“一江两岸”
地理优 离中心城区位置近
“近年来,新区战略已成燎原之势。但像赣江一样串起这么多‘一江两岸’城市的现象,全国少见。”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旅游所所长李智认为,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赣江比较适合打造“一江两岸”。
“打造‘一江两岸’,首先要具备这条江就在主城区边上的条件。”南昌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陈明远表示,如果距离太远,城市经济实力难以承受,人气也难以带动,不利于疏导人口。而赣江在不少城市的身边,甚至穿城而过,比如昌北原来就是南昌的郊区,打造起来更有优势。
历史厚 曾是古代黄金水道
为什么我省多座城市都离赣江近?李智认为,一方面,临水而居、依水建城是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赣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江右商帮主要就是依靠赣江发展起来的。
明朝建立后,为防倭寇的侵扰,实行了长时期的禁海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依靠水上通道。运河——长江——赣江——北江这一通道就成了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
商人们将货物分别从赣江,抚河顺水而下,然后出湖口,入长江,运销到南京、扬州、常州及武汉等地。因此离赣江近的码头往往会形成一个热闹的集市,甚至成为一座城,这也是全国其他江河少有的现象。
基础实 设施完善配套齐全
“临江地带,很多都是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像红谷滩新区、朝阳新城等,原先都是一片荒滩,规划起来较为方便,不存在拆迁等其他问题。”南昌市西湖区发改委主任欧阳祥春表示,打造“一江两岸”,对用地量需求很大,而赣江沿江地带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另一方面,打造新区,需要聚集人气。而要聚集人气,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齐全的配套措施。“在白纸上画图,比在已有字迹的老纸上画图,那要轻松得多。”欧阳祥春称,拿朝阳新城来说,有朝阳大桥、象湖隧道、沿江快速路、南外环高速等一大批交通设施,发展起来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