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小岛 远处可闻候鸟叫声一片 对话渔民 期盼通路带动渔村转型

12.01.2015  12:19

  1月9日上午9时,棠荫希望小学操场和校门外,挤满了前来参加村委会干部海选的村民,沉寂一夜的渔村顿时热闹起来。都昌县周溪镇棠荫村,是依棠荫岛而成的渔村。长年来,这座渔村的村干部都是由镇干部兼任。海选出心仪的村干部,是村民共同的愿望。

  棠荫岛,位于鄱阳湖中心位置,被人喻为鄱阳湖的“肚脐眼”。岛很小,只有0.87平方公里;岛上人口不多,只有800余人。世代以来,岛上的人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更迭,岛的四周,一年有8个月以上枯水期,最好的年份也只有4个多月可以捕鱼。

  渔村不能再仅靠捕鱼,必须转型。这是村干部和村民共同的心声。

  白天静寂的渔村

   1月8日,来到棠荫岛时,已临近中午。午饭后,村民段平根——这位岛上土生土长的渔民,悠闲地搬上一把椅子,坐在自家大门口的水泥台阶上打盹。

  当日,非鄱阳湖禁渔期,但这里不见繁忙的捕鱼景象。丰水期繁忙的棠荫岛码头,更是找不到渔船,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滩。从虎头码头通往岛上的一条约3米宽的水沟里,段平根的渔船和另外近百艘渔船,歪歪斜斜地停泊在此,像他一样沉沉地睡着。

  今年62岁的段冬发,12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在棠荫岛水域捕鱼。在他的记忆里,这些年鄱阳湖的枯水期拉得较长。“每年9月份,岛的周边水域就开始枯了,一直要到第二年的5月份,才会恢复丰水期。”而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属于鄱阳湖禁渔期。由此,遇上好的年份,一年时间里,也只有六、七、八、九这四个月可以进湖捕鱼。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汉说:“现在捕鱼划不来呀,一年捕鱼的毛收入只有五六万元,每年修船、买柴油等费用一去掉,剩不了多少。”正因如此,如今,岛上愿意进湖捕鱼的人并不多了。一些渔民改到湖里打捞小龙虾,因为捞小龙虾每年能持续到11月底。还有一些村民则会选择在岛上正在建设的水文基地工地上打打零工。“靠着这些,大家勉强能过日子。

  那条踩上去贝壳螺蛳割鞋的路

  “隔山容易隔水难啊!”今年49岁的村民王光星的感慨来自于枯水期,棠荫村村民的进出交通。

  正因为枯水期较长,2009年,村民自发出劳工,在虎头码头到村口,挖了一条宽约3米、深约2.7米的水沟。“那时候,基本上进出岛可以开船。”王光星说,可好景不长,仅维持了2009年至2011年。此后,随着水沟的淤泥越来越厚,船动不了,水沟便成了停泊渔船的地方。

  水路走不了,进出岛的4公里,村民便只能靠双脚,或是摩托车“”出一条砂石路。“这条路真难走啊,每年刚进入枯水期的时候,踩在沼泽上面,贝壳、螺蛳就会割鞋子,脱下鞋子,鞋底到处是被割出的一道道痕迹。”王光星说。

  正因为进出岛只有一条路,交通不便,渔民捕的鱼很难卖到好价钱。他们担心的不仅于此,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村民的就医问题。岛上有一座希望小学,此前从岛外来过几名教师,但因进出岛不便,没有教师留得下来,小学校舍便废弃了……

  修一条进出岛的水泥路,成了岛上村民的急切盼望。

  平均年龄34岁的“村班子

  在棠荫希望小学的操场上,记者见到了正在组织村委会干部海选的村支书段小华。这位今年只有32岁的小伙子,是2013年底走马上任的。“以前村干部都是镇干部兼任的,我是第一任村支书。”曾在河北某野战部队服役过的段小华,是村里的党员推选出来的。“去年年底改选,我继续担任村支书,班子成员最大的40岁,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34岁。

  作为棠荫岛的“掌舵人”,段小华深知自己的责任。“岛上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交通问题。”他的这一认识和村民相同。“其实,丰水期的时候,来岛上旅游的人不少,但这里硬件条件跟不上,吃和住都留不住人,来了第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最关键的是枯水期,通不了路,岛便成了孤岛。

  在段小华的心里,已经有了新任期内的计划。首要的是,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将进岛的那条水泥路开工修建。他还有一个计划,“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不但可以欣赏到鄱阳湖的美丽风光,还可以看候鸟、江豚,发展旅游是一条好的出路。”由此带来的是,村民可以建渔家宾馆,开办渔家乐,让外来的游客到此吃住玩一条龙。说完这些,段小华的眼里充满着憧憬。

  露营渔村听取鸟声一片

  夕阳西下,相比白天的静寂,棠荫岛更添了一分静谧。月亮像一把银打的镰刀,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像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盘里,像灿烂的宝石嵌在深蓝的天空上。闪烁的星星像孩子的眼睛蓦地睁开,闪烁着光彩。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记者在棠荫岛码头附近支起了帐篷。或许是因为白天的晴空,晚上的棠荫岛多了风,吹打着帐篷发出啪啪声响。一阵风吹过之后,帐篷外又恢复了寂静。如果不是不时传来的狗叫声,记者难以相信自己还在渔村里。就在记者迟疑之时,远处又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起初声音有点闷,继而响亮;最初是一只,随后是几只,或是一群,叫声此起彼伏。

  听闻鸟叫声,记者走出帐篷,沿着码头的砂石路行走,能听到声音来自远处的湖滩上,来自那些从西伯利亚飞抵至此越冬的生灵。

  回到帐篷,记者枕着候鸟悦耳的叫声入眠。

  手记

   渔村要转型发展更要保护好生态

  棠荫岛,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鄱阳湖蚌神之女棠荫,因爱恋打鱼郎王小庆,私自下凡与其成亲。财主段黑子垂涎棠荫美色,欲强占她。棠荫提出换妻,老财主欣然同意。棠荫告诉丈夫,天降异色时一定去找她。成婚那晚,棠荫借洗澡作法,天色陡变,王小庆带着乡亲们赶来,拉住棠荫锦袍,大地沉没,财主一家葬身水底,其余人安然无恙,棠荫的锦袍便化作了棠荫岛。

  美丽的传说,孕育了美丽的棠荫岛。虽是枯水期探访棠荫岛,但记者依然看到了这里美好的生态。夜宿时,记者听到的候鸟的叫声,令人心醉。白天,村里停水,偶遇村民段文根在村民段中南家水井打水,舀上一杯放在嘴里,甘甜入心。也难怪棠荫岛水域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

  因为枯水期较长,棠荫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与村民对话,记者听到的是修一条水泥路,改变落后交通的期盼。与村支书攀谈,记者听到的是发展旅游产业的蓝图。我们希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能有一条水泥路修进棠荫岛;我们也希望,能借助棠荫岛的美好生态,岛上的旅游产业能带动村民致富,能让棠荫岛不再静寂。但是,我们更希望,在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时,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村里的年轻班子,或者村民,都能够想着棠荫岛是鄱阳湖的“肚脐眼”,时时刻刻绷紧保护美好生态这根弦。

  美丽棠荫,祝福您,越来越美!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 许南平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