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长假结束 专家建议:保证睡眠适量运动饮食清淡

08.10.2015  12:08

  国庆七天长假的结束,让不少市民感叹假期总是结束太快。微信朋友圈,大家互相吐槽说一想到上班就心神不宁。还有部分家长致电本报热线咨询,“暑假过完之后,紧接着就是中秋节和国庆节,感觉小孩都快玩疯了。应该如何帮助他调整回来?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专门咨询了省中医院红谷滩分院的全科医生李振兴。医生建议大家,长假过后应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工作和生活。

   旅游归来型:保证休息多睡眠

  “太累了!”从事会计工作的李女士谈及自己刚过去的七天长假说道,“虽然一家人出去很开心,但是一路舟车劳顿也是累得够呛。国庆七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把在老家的朋友都约了一遍。除了约见老朋友,还在外旅游了几天,为了能够兼顾到更多的景点,我都放弃了一些睡眠时间在赶路。”一脸倦意的李女士现在仍回想着好友尽情欢聚的情景、家人开心游玩的画面。

  医生建议:由于睡眠不足和节日的兴奋感还在,有些人对快节奏的上班模式会产生紧张不适感,这时候就会出现身心俱疲、精神涣散等症状。对此,市民首先要调整睡眠作息,保证每天有七至八个小时的睡眠。晚上提前半小时上床,读一读令人轻松愉悦的书籍,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窝家饱睡型:适当运动提精神

  国庆长假,有些人选择出门旅游,有些人则选择“”在家中。市民小万七天长假除了偶尔陪老妈出门买菜,其余时间就是“”在家中。“放假期间到处都是人,我不愿意去凑那个热闹,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宅了7天,每天就是睡觉、看电视剧。晚上看电视剧看到凌晨一两点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床,感觉过得超爽。”小万对记者说道,“国庆长假结束了,又要恢复到正常的作息时间,可我觉得有点不适应,提不起精神,这是不是‘节后综合征’?

  对于像小万这样假期“”在家中的市民,李振兴医生向记者解释,之所以会没有精神,是因为生物钟被假期打乱了,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和缺乏运动造成的。

  医生建议:有类似症状的市民可以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做出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做适当的运动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饭后快步走、打羽毛球、跳广场舞等,让自己的身心“”起来,以达到精力充沛的目的。

   吃喝玩乐型:多喝开水解油腻

  不像李女士那样忙于奔赴各大景点,也不同小万那样整个假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市民葛先生国庆七天假就有6天是在酒桌上。葛先生调侃道:“我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每逢国庆节,结婚的人就扎堆,基本上国庆头两天都在喝喜酒,一个是我大学同学,一个是现在同事,酒桌上吃了不少油腻的食物。接下来碰到了高中同学聚会,从早到晚顿顿都是大鱼大肉。6号,老婆的舅舅过生日,又不得不去祝贺……每天都是胡吃海喝的,现在就想吃点清淡的食物缓缓。”葛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国庆期间的各种应酬。

  医生建议:假日期间聚餐的机会增加,一些市民可能会出现脂肪、糖分摄入量过高的情况,进而导致上班后肠胃出现不适。出现这种情况,市民一方面可少吃肉类、甜食;另一方面,可多吃一些谷类,如玉米、燕麦等进行调节。同时,要多喝开水,多喝茶,这样可以加快肠胃的新陈代谢,清除肠胃的油腻,使肠胃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