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常委高考往事:习三个志愿填(图

07.06.2014  19:32

  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有兴趣的可以百度这些人名)

  2009年7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都白宫会见正在出席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王岐山时,向王岐山赠送篮球。来源:发

  (本文由微信转引自号“侠客岛”,作者 公子无忌。)本周末,一年一度的灾难剧情群演高考又要全国上映了。虽然岛君当年上场时抱着最新款的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但对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戏还真是想想就有点儿小激动呢。

  翻自己的简历件是让人忧伤的事儿,翻看别人的简历尤其忧伤。看自己的空叹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蔫儿了黄瓜绿了芭蕉奈何肥肉全在腰,看别人的就更是一声长叹。

  罢了,高考季,岛君就翻翻七常委的简历,讲讲他们那些年的高考往事吧。

  习:“三个志愿填,不让上拉倒

  说到高考……呃,其实毕业于的习总没经历过高考。1975年还没恢复高考那会儿,正在陕西插队的习总进,走的是推荐。

  1969年,习到陕北插队。虽然身为元勋之子,但适逢“”,其父被,因此习在陕北6年,“成分”一直不好。习撰文回忆,在陕北,光入团申请书他就交了8次,申请书更是写了10份。而能在未结束时读大学,也是他和当地领导力争的结果。

  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回忆:“那时候报大学,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全分给了延川县。我三个志愿都填,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为我力争。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请示学校……当时,我父亲下放的洛阳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同志属,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开了这么个证明,就上学了。走的时候,当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别羡慕我。”一位接近侠客岛的人士告诉岛君,当年这份“土证明”,就是出自她外公之手。

  插队时“带了沉甸甸一箱书”、“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的青年习,终于圆了读书梦,在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度过了本科时光。20年后,他又回到园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以《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李克强:“学霸”为省饭钱不敢报北大

  七常委里年龄最小的李克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看到没,总理也一样高考过哦。

  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李克强在此插队3年。在日后的《师风散记》中,李克强自己回忆,由于“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而忙碌”,填志愿时,对北大“几不敢有奢望”。因此,“在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不过,在第二志愿中填报了北大的李克强,还是因为北大的优先选择权而被录取,进入在当时还保密的“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

  在校期间的李克强堪称“学霸”:为了背单词,他做了个小本,正写上单词和释义,“走在上在背,上食堂吃饭排队时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车等车时也在背”,于是大三后即可翻译英文原版法律文献,1980年翻译的《英国资料》被全国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录用,1万多字;经济,“在图书馆借了不少经济和经济法的英文原著”;被推选为校学生会,创立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博士论文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孙冶方”……

  1983年,为了刻画先进团干部,北影剧本创作室这样描述李克强:“在校学习时是高材生,并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为留学生,但校党委需要他留下做团的工作,他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专业。

  住在北大37楼的李克强也不只是学霸,还爱打篮球。后来担任湖南省高级副院长的宋凯楚曾和李克强住在同一宿舍,也是球友。宋回忆称,李克强“篮球技术一般,但比较勇敢,动作比较灵活敏捷”,自称为“农民式的过人,农民式的投篮”。

  其他常委:技术报国,王岐山“不务正业

  另外五位常委读书的材料不多,但也有故事。

  比如,是七常委里唯一有留学经历的:在插队时属于“老三届”的他,从延边大学毕业并任职后,于1978年到1980年,到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后来在该校,还专门提到这位知名校友;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从来没想过从政,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为主义事业奋斗”,“后来上大学,考哈军工,想要为国防科技事业献身,想从事国防科研”,是“理想主义者”。曾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俞,后来在上海上海电气集团调研时,提了很多专业性问题,集团负责人感觉他“好像是大学电站设备专业毕业的”,但他其实学的是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绝对的高精尖。

  而在内蒙分社当过7年农牧口记者、作品《夜宿车马店》成为新闻界典范的,大学就读于自治区集宁师范学校。此后刘也把读书作为最大爱好,写了不少散文。

  1973年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的王岐山,在读书前作过知青、陕西省博物馆馆员,被当时的老研究员评曰“如果这么发展下去,他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研究员”。不过,王岐山却是一个在学术上“不务正业”的人,由于关注国计民生,所以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写学论文、研究资金和预算,被当时一些高级官员看到后有甚高评价。也正因此,王岐山在日后被中央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借调,正式进入经济和金融领域。

  出生在福建小渔村出生的张高丽,则自称“本身就是个苦孩子”。虽然自幼家境贫寒、3岁父亲过世,张高丽还是凭着勤奋考入晋江侨声中学,并在中学时成为校学生会、乒乓球协会创办人,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99年,张高丽被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并被母校厦门大学聘为管理学院院长和教授。

  (本文转自微信号“侠客岛”)

  资料来源:、《文明》、、《望东方周刊》、《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

  事实+

  多领导人系后首批高考生

  1977年,锁闭十余年的高考终于恢复。全国570万有志青年考场,当年“77,78级”的新生,如今有的是重要岗位的一把手,有的已经是新一代领导人。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李克强考入北大,就读于法律系。

  同年,时年20岁的赵乐际(现任中央局委员)来到,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在大学哲学系学习,并在1980年1月毕业。

  现任十八届卢展工于1978年进入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设计专业学习。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王正伟,于1978至1982年在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78年,最高院长周强赴西南政院(现西南大学)就读,并在这里经历了七年(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

  2013年6月5日,郭树清当选为人民省长。1978年3月至1985年3月他先后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列系学习。(腾讯新闻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等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