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为村里谋福利 吉水县四村官挪用785万元征地款理财被提起公诉

13.12.2014  13:02

     核心提示: 一笔70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成为4名村官眼中的“肥肉”,暗中计谋后,4人通过网上银行挪用征地款购买理财产品。事情败露后,4名村官企图否认罪行,谎称说是为了给全村谋福利,打算用理财的收益留在村里做公益。

    新华网江西频道12月13日电(李国民 陈旻希)近日,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检察院对这4名村官提起了公诉。

     4名村官“盯上”征地补偿款

    2013年5月,吉水县政府分别与该县黄桥镇小陂村委会小陂、北塘两个村小组签订征地协议,要分别拨付335万元和450万元作为征地补偿款。这笔征地款被4名村干部“盯上”了,小陂村委会主任袁某福、小陂村委会副书记邓某辉、小陂村小组组长邓某凤、北塘村小组组长袁某德在一起合计觉得这一大块“肥肉”不能白白放着,如果挪用购买点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理财的收益都够“塞牙缝”了。

    这一年7月,某银行吉水县城关支行行长邓某得知小陂、北塘两个村小组被政府征地,为完成揽储任务,极力向小陂、北塘两个村小组干部游说将征地补偿款存到他所在的银行,还说如果购买理财产品的话能获取不菲的利息。这个想法和4名村官不谋而合。

     利用网上银行“暗渡陈仓

    虽说动了“贼心”,但是4名村官又犯了难。他们担心村民从利息中发现征地款被挪用。而且,按照规定,打入征地补偿款的银行卡要黄桥镇领导及其他村干部将银行卡、密码分开保管并监督。怎么操作出这笔征地款也是一大难题。

    得知他们的难处后,邓某就毛遂自荐说,要避免村民通过计算征地补偿款的利息而发现补偿款被挪用,可由其亲自操作算出理财金的同期活期利息,并在理财收益中扣除。

    要想绕开监督,邓某悄悄给4名村官“支招”,不需要动用银行卡,只要通过办理网上银行,通过网上银行直接购买理财产品,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了。北塘村小组组长袁某德等4人听了之后深表赞同。

    当年8月中旬,政府拨付的征地补偿款到账了。北塘村小组组长袁某德、小陂村小组组长邓某凤办好征地补偿款的银行卡后,装模作样地将存放补偿款的银行卡交给村小组干部及村民保管,并由两个村小组其他干部重新设置并保管密码,以示公开公正。而在交出银行卡之前,两人已悄悄办好了存放征地款银行卡的网上银行,并设定了密码,准备“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几天之后,袁某德等4人通过网银将785万元存入银行,接着分三次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获取非法收益16.7万余元,并私下瓜分。

     案发后谎称为村里“谋福利

    今年年初,袁某德在其他三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单独另行挪用北塘村小组征地补偿款35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这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有1.7万余元。然而,这笔理财收益就快要进入袁某德的“腰包”时。今年6月初,北塘村的一位村民在ATM机查询征地补偿款余额,发现卡上只剩下100万元,还有350万元征地款不翼而飞,于是急忙向检察机关报案。

    案发之后,由于所购买的理财产品还未到期,350万元征地款一时不能打回账上。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袁某德等4人求助于他们的银行“智多星”邓某。邓某就建议,让他们把已经瓜分的16.7万多元理财收益存回到征地补偿款的银行账户里,然后再统一口径说,用征地款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给村里“谋福利”,准备留在村里做公益。

    4名村官本以为这样就能掩盖其挪用征地款的罪行。不过,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初查核实并依法立案侦查,整个案情终于真相大白。

    4名村官及邓某被吉水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014年11月27日,此案在吉水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目前,该案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