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之女是同班同学 老人写下30万字回忆录

25.03.2015  15:26
原标题:与毛泽东之女是同班同学 老人写下30万字回忆录

  展示获得的荣誉。

  审看自己的手稿。

  “我要把今年的党费交了,月底我要去美国了,估计要到9月底才回来。”3月初的一个早晨,苏州工业园区东湖林语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刚上班,就碰到来交党费的老党员惠东。一般党费到下半年才开始收取,但是因为要去美国,惠东一大早就赶来了办公室。

  惠东是一名76岁的老党员,个头不算很高,腿部因为几年前的车祸安装了假肢,走路还有点不便。他戴着眼镜,总是一副慈善的笑脸,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自从2013年定居东湖林语社区后,他总是坚持参加各项活动,从不缺席。在旁人看来,惠东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老人,但是每个普通的人,却总有他们自己的传奇人生。

   响应国家需要 扎根偏远之地三十余载

  惠东,1939年出生于苏州,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解放前家里很穷,通过自己的刻苦攻读,1960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同时也是伟人毛泽东之女——李讷的同班同学。“李讷一点都没有伟人后代的架子,穿的衣服也都是打着补丁的,和我们一样深入工人农民群众中。而且学习特别好,经常拿5分(一科满分是5分)。

  1965年大学毕业后,惠东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到了吉林一个乡村公社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1968年,因为中苏关系的紧张,借鉴吉林长春一汽的经验,中国想要建一个由自己的专家组成的第二汽车王国,惠东作为较早的筹建人员被分配到了湖北十堰市一个偏远地带。十堰当时并不是一个市级市,而是一个到处是农田沼泽的区级县城,但是从选址、招募、建厂,一直到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常运营,惠东一直忙碌奔波并在这块土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时光,从大好青年到暮年退休,惠东在十堰足足呆了31年,而他也从最初的行政人员上升到中共第二汽车厂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湖北十堰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委员。

  1999年,惠东退休了,虽然离开了苏州几十年了,但是落叶归根的想法却没有断,随着儿子在苏州吴中区搬到工业园区后,惠东和太太也选择了住在和儿子的相邻社区,就这样,2013年,惠东住到了东湖林语社区,并把党员关系转到这里。

   撰写回忆录 一沓手稿超过10厘米

  退休后,忙碌的生活一下子清闲起来,惠东有些不适应,往事总是一幕幕涌上心头,这也让惠东萌生了书写回忆录的想法。翻开自己珍藏的工作记录本,整整有70余本。这些工作记录,记载了几十年来下基层、跑工厂的工作情况,记录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解决情况。这些都成为他创作回忆录的第一手资料。

  说写就写,不像现在年轻人电脑上敲敲键盘就可以写下一大堆文字,从1999年退休开始,惠老还是习惯准备好稿纸及钢笔,戴上眼镜,每天都安排时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从自己的姓氏“”这个字的由来,他就查阅了好多古籍资料,很快,一本稿纸写完,接着第二本、第三本……很快,十本稿纸就用完了。但是这只是初稿,惠东通过对初稿的审阅,又删删减减,改了又写,直到2014年9月,历时5年,一个30余万字的回忆录终于告一段落,惠东给回忆录定名为《我走过的路》。

  “前人经历了哪些事,可以给后辈看看,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作为家书能流传,也是很好的。”惠东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也生活在苏州,而女儿却已定居美国,这两年,惠东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美国,帮助女儿照顾自己的外孙,而这些美国之行也记载在他的回忆录里。

  “外孙虽然是美国人,但是中文却很好,4岁的孩子跟我们老两口交流就用汉语,跟他父母就用英语。希望以后这本回忆录他也能好好看看。”看着自己桌上这沓超过10厘米的手稿,惠东感到很充实,“以前电脑不怎么会用,现在我也慢慢摸索着用了,去年我就开始把手稿输入电脑啦,到现在基本输完啦!”(通讯员 杜庆花 记者 薛马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