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农技特派员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04.07.2014  20:31

    6月4日,2014年度万安县县直单位干部选学农村技术第一期培训班在该县县委党校举行。在当天开设的水果类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上,共有126名县直单位干部根据个人实际和群众需求,自主申报、选学该技术。

  今年,该县将分期分批组织开展11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集中培训全县800多名干部。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已有2320名干部选学了1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 干部潜心学技术、田间地头传技术、脱贫致富用技术。如今,在万安县广阔的农村,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干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技特派员”。他们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引领群众科学致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的明白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科技扶贫致富的大忙人,架起了一座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干部潜心学技术,找准服务群众“最佳切入点

  “我以前不太熟悉井冈蜜柚的种植要领。在下乡帮扶中,当地群众咨询如何科学种植井冈蜜柚时,我只有通过电话向县果业局的专家求助。为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我报名选学了水果类种植实用技术。”6月4日,该县交通局副局长曾昭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学习,如今他对井冈蜜柚的种植行距、挖穴尺寸、施肥要求等一清二楚,指导群众起来也得心应手,遇到一些问题,也能现场解决现场处理。

  去年4月份,曾昭君与堡山乡龙上村钟君饶、钟步前两人结为帮扶对子。一年多来,他充分利用所学到的实用农业技术,指导两人科学栽种井冈蜜柚。看到一株株茁壮成长的井冈蜜柚,两人高兴地说:“县里的帮扶干部送技术上门,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干部服务群众,应从哪里着手?促进“三农”发展,应从何处着力?去年以来,万安结合实际,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技术、强本领、提服务、转作风”活动,以干部带头学习农村实用技术,作为服务群众的“最佳切入点”,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干部,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

  该县要求,50周岁以下的在职干部,都要根据个人实际和群众需求,自主申报选学专业,掌握1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应良说,培训结束后,该县还依据农作物生产时节,组织干部来到对口实践基地,开展现场实际操作考试。通过比技术指导、比农作物长势、比年终收成等,督促干部真学本领,学真本领。干部潜心学技术,在该县已蔚然成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万安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实用技术培训这一平台,让干部“充电”“加油”,练就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十八般武艺。”干部学用农村实用技术,一方面解决了干部服务群众“两张皮”的现象,成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学一门技术、扶一批群众、兴一项产业、促一方致富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田间地头传技术,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6月4日,记者来到潞田镇东村村。在该县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万安县绿之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近800亩的生产基地里,紫红长茄、油青豆角、西红柿等20多种蔬菜长势喜人。

  该合作社理事长胡清云说,合作社成立以来,镇里的挂点副镇长陈小云就经常呆在基地里,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种植。每当遇到蔬菜种植技术问题,陈小云总会在第一时间为合作社出谋划策,科学处置。

  记者了解到,陈小云以前学的是水稻专业。去年,该县开展干部学用技术活动后,他结合实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蔬菜种植培训班。此外,他还通过购买专业书藉学、利用网络学的方式,掌握了许多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陈小云说,他指导该合作社采用茄子剪枝技术,既提高了茄子品质,又延长了挂果期,即使到了秋天,基地里的茄子也能确保挂果数量和质量,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初步估算,每亩地的茄子产量为1万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1元计算,每亩地的毛收入达1万元。

  俗话说,给人一升,自己要有一斗。

  在由该县农业专家编印的《干部学用技术教材》中,记者看到,该教材涵盖了水果、蔬菜、油茶、水产、野生动物养殖等9大类、20多种种养实用技术。五丰镇组织20多名乡村干部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后,又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实地参观学习毛竹种植技术。如今,他们在路口、双坑等5个村引导村民发展毛竹产业。

  关键农时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万安通过干部先行带头学习、消化农村实用技术,并将实用技术送到群众家里,不仅解决了农业和农村生产中许多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而且切实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破解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这一多年困扰“三农”发展的“瓶颈”。目前,在该县的生产基地、示范带、专业村里,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实现了农技与农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构织了农技推广新网络,推动了农业技术与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

  脱贫致富用技术,帮助困难群众迈过“最初一道坎

  “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扶贫扶困,不如扶产业。”时下,在万安的广大农村,这已成为不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心里话。

  万安是国定贫困县、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还是全省第二大水库移民县。如何引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该县面临的艰巨任务。

  去年以来,该县将干部学用技术与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该县推行“1+2”扶贫新模式,即一名干部帮扶2名贫困户。干部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进农家,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蹲点帮扶,变单纯为贫困户“输血”为充分利用农业技术,让他们快速“造血”脱贫。

  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技术帮扶下,芙蓉镇龙溪村先后组建了宏物肉牛养殖、龙珠立体养殖等4个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村民191户,其中贫困户152户。芙蓉镇人武部部长康政说,他与镇兽医站站长赖志坚挂点帮扶宏物肉牛养殖合作社。他们指导合作社借鉴、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并从内蒙古引进了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如今,西门塔尔牛在最短时间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进入育肥阶段。

  去年,龙溪村下西坑村小组63岁的贫困户吴声荣,将县里的5000元扶贫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宏物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则专门设立“1+2”扶贫养殖栏。年底,吴声荣等18名贫困户每户分到了2000元红利。他喜笑颜开地说:“肉牛养殖新技术,是我们脱贫致富的‘财神’。

  由于有了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宏物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存栏肉牛逐年增长,经济效益也一年一个样。2013年,该合作社销售收入32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刘伏生说:“2014年贫困户的红利肯定有一个看得见的增长。

  依靠干部学用科技,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万安将干部学用技术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捆绑在一起。该县610名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名贫困户,两年不变,为他们传经送宝,想方法找路子。同时,该县还组成278个扶贫工作组,深入76个贫困村传实用技术、送帮扶资金、议发展规划。

  今年,该县启动脱贫致富增收项目30多个。迄今为止,累计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面积6483亩,其中富硒稻2645亩、井冈蜜柚1238亩、油茶1436亩、毛竹1123亩。按照分年帮扶、分批推进的原则,该县计划用8年时间,确保1.2万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技术帮扶的成果,让他们迈过脱贫致富的“最初一道坎”,共同走上小康之路。(记者冯云生、吴桂生、肖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