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客家围屋将成乡土民俗村休闲旅游景点

12.04.2016  21:09

  连拱石桥下,河水清澈见底,脚上踩着鹅卵石铺就的竹林小道,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村庄透出一种静谧与安详。绕过几棵枝叶繁茂的古樟树,一排排青瓦土墙大型围屋正修整一新,展现出它昔日的大气与繁华。日前,笔者带着种种好奇,来到万安县涧田乡,一探这座历史建筑的究竟。


  修整后的围屋保留了原有的风格,显得整洁朴素,沧桑而厚重。围屋采用石头、泥砖、杉木等原始材料建造而成。屋基和墙角乃至周围的围墙,都是由石头砌成;被雨水冲刷的土墙和泛着黑色的横梁木闪烁着历史的光芒;写有“增文堂”三字的红底金字牌匾赫然于大厅正中,一块块大型青石和天井里遍布的青苔,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它的故事……


  据了解,“增文堂”系客家人黄若曾在清康熙己亥年(公元1696年)从广东梅岗镇举家迁入万安县涧田乡益富水坑村时始建。清乾隆丁巳年(公元1737年),黄氏族人黄日恒、黄日慎兄弟原址修建。黄氏兄弟因政绩突出,乾隆皇帝曾赐御匾嘉奖其父母教子有方。


  整座围屋有房间246间,集家祠、民居、水井、晒场、粮仓于一体,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是吉安市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客家围屋。围屋并排七栋,中间为“增文堂”,左有四栋房屋,右有两栋房屋。房屋排列规范有序,与古村、古樟互为衬托,浑然一体,较好地保存了客家历史风貌。2006年12月18日,获批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增文堂围屋屋顶和墙体出现不同程度脱落和破损,部分房屋濒临倒塌。2015年10月,当地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点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围屋进行保护性、抢救性维修,对围屋内外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整治。下一步,当地政府计划将此处打造成乡土民俗村休闲旅游景点,面向社会开放。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