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打响县域经济突围战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万安。
看荣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先进县。
看数据:1—4月,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8.38亿元,增幅13.3%,主营业务收入28.24亿元,增幅14.9%。
看企业:合力泰电子、多多电子、德成电子等多家投资1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落户万安。去年,全国重点国有企业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中兴新宇软电路有限公司,在万安安营扎寨。
赣水之滨,庐陵南缘,万安还是那个万安,但万安已不再是那个万安。
“工业发展之所以快速壮大,关键是我们始终咬住特色主导产业不放松。”该县主要领导的一席话,诠释了万安变化的原因。 近年来,万安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战略,不断优化工业发展战略,屈指成拳,聚焦发力,工业发展思路逐渐明晰,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不一样的谋划
“一个县应该在1—2个产业上率先形成突破,屈指成拳永远比十个手指更有力量。”针对万安工业粗放发展的现状,万安党政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沿海产业转移规律,提出集中力量打造电子电路板这一个主导产业的思路。
思路对,天地宽。短短几年,沿海地区大批电子电路板企业纷纷入驻,电子电路板产业快速成长为万安工业的主导产业。随着电子电路板产业的纵深发展,该县将眼光转向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将电子电路板扩大到电子信息领域,力争3—5年内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集群。 为顺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万安进一步明确了“一业突出、三业并举”的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即在突出打造以电子电路板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同时,协同推进生物医药、矿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彻底烧旺工业经济这把“火”。
不一样的平台
工业园区是企业发展的“洼地”,这一发展平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壮大。
对此,万安从产业定位分区、提升配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入手,以主导产业为导向,重点打造“一城两园”,即重点抓好中信华电子工业城、金泰源电子电路板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先后引进深圳中信华集团和广东金泰源公司两家产业园建设、运营商,投资建设中信华电子工业城和金泰源电子电路板产业园,并负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以及企业的引进,改变了以往单靠政府投入建设和招商的模式,有效拓宽了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果。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西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企业解决环保、运输等生产方面的后顾之忧。 为壮大电子电路板产业,该县完善产业顶层设计,争取到72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批复,建立全省最大电子电路板生产基地。配套出台《加快印制电路板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县职业学校转型为电子电路板技术学校,并在工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为企业量身培养专业技工。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该县制定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招商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初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开展园区规划、和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等9项合作协议,并着手规划建设一批中药材、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为落户该县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原材料保障。
不一样的环境
为给工业经济发展添翅,万安不断创新举措,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为此,该县对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个帮扶单位”的工作制度,对落户企业提供从办证办照、项目审批到项目投产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
在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上,该县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吸引本地及外地劳动力前往园区就业。同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及省市下放的项目目录,再次进行清理、精简和压缩。
万安充分发挥城区与园区毗邻的优势,在县城新区市政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时充分兼顾园区发展需要,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实现城区园区资源共享。在园区组建服务中心,设立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劳保所、司法所、计生服务所6个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推动县国税、地税、工商、安监、质监、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在园区设立办事机构,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极力完善工业园区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园区务工人员“衣食住行娱”需求,让员工“愿意干”、“留得住”。近年来,万安在园区企业员工社保医保、子女就学、就业、居住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园区规划建设了1024套公租房,划出专门地块建设企业高管住房;凡夫妻双方在园区企业连续务工1年以上且自行租房的,政府可优先安排其公租房,并按公租房租金的50%予以补贴;凡夫妻双方在园区企业连续务工3年以上的,在县城购买商品套房给予1万元购房补贴,连续务工5年以上的给予2万元购房补贴。对在园区电子电路板企业务工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县财政每月每人给予200元至500元的生活补贴;县财政每年投入约140万元用于园区企业员工凭证免费乘坐公交车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