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万寿宫”老墙隐身南昌二十一中校园

11.11.2014  12:36

  在南昌,附着祖祖辈辈记忆的地方,非万寿宫莫属。南昌铁柱万寿宫,这座被尊为海内外1000多座万寿宫“祖庭”之一的道教宫邸,曾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为江南三大宫观。万寿宫街区,承载着南昌这座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也是最能展示南昌商贸文化、道教文化、移民文化和市井文化的特色街区之一。

  遗憾的是,当年的南昌铁柱万寿宫,如今只剩下百米刻有“万寿宫”字样的斑驳老墙和部分残破的历史建筑。

  珍贵影像

  殿前石狮见证万寿宫的雄伟

  昨天,在南昌市城建档案馆,记者看到一张清宣统二年的南昌城地图,上面清晰的标记着,当年的铁柱万寿宫就在广润门附近。按图索骥,这个位置就在如今的南昌二十一中校园内,如今已难觅古殿踪影。市城建档案馆还保留了唯一一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昌市万寿宫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南昌铁柱万寿宫被毁之前的珍贵影像,万寿宫牌匾的“忠孝神勇”以及殿前的石狮与香炉,都见证了当时万寿宫的雄伟。

  据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建葆介绍,在清代《万寿宫通志》一书中,有一张清代同治年间重修万寿宫的全景图。“从这张布局图上可以看到万寿宫的整个布局非常合理,让人参观的时候能够顺着一条游览路线一览无余。”杨建葆介绍说,南昌万寿宫始建于晋代,为奉祀净明道派创始人许真君而建,南昌万寿宫老街以旺盛的香火和周边繁华的商业闻名遐迩。相传,晋朝时期,南昌蛟龙、水蛇水兽为害,许真君手持宝剑在湖南潭州那边斩杀蛟龙,在地下穿行几千里,从万寿宫附近的已口井里钻出来,许真君说这下面是蛟龙的窟穴,所以在这个地方建了铁柱,镇住它,做了八根铁索钩住地脉。

   遗迹探访

  墙上镶嵌重修万寿宫的功德碑

  在南昌二十一中校园西北角,耸立着一面每块砖上都刻有“万寿宫”字样的百米老墙,墙上还镶嵌着几块当年重修万寿宫的功德碑,碑上记录着捐款人的名字。昨天,在古墙边上,记者还看到一座全身泛着青绿色的石狮在岁月风化中依稀能辨出面貌和身形。

  据了解,著名的锁蛟井并未被填平,只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改建时被水泥封住。南昌民间历史文化学者应宗强向记者展示了两件南昌万寿宫附近挖出的文物,即万寿宫的砖和万寿宫旁边挖出的大明成化年间的瓷器和清朝乾隆年间的瓷器。

  “这个砖上面‘真君’两个字应该是指许真君,这是万寿宫的砖,同时在旁边土地里面刨出了大明成化年间的瓷器、清朝乾隆年间的瓷器,从器形口子来看绝对不是吃饭的碗,应该是个古代的贡品,可能是万寿宫里供奉用的瓷器,说明万寿宫对南昌人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祭祀地点。”南昌民间历史文化学者应宗强说。

   街区商业总商会石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如今商业繁荣的万寿宫商城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仿佛是当年万寿宫老街区繁荣商业的缩影。杨建葆告诉记者,万寿宫古街区位于南昌市城西旧区,包括翠花街、合同巷、万寿宫巷、棋盘街、翘步街、箩巷、醋巷、直冲街等十几条街巷,总面积达6.3公顷。

  据了解,商会与万寿宫合二为一曾是当年江右商帮的典型特征。走进万寿宫街区,在曾经的江西总商会前,一块保存完好的商会石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石碑说的就是墙的四尺的地方都是万寿宫的地产,这个地方不允许别人占地经营,不准搭棚,不准摆摊设点。”杨建葆说。

  “有这样一句说法,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有万寿宫就有南昌或江西的商会。”杨建葆介绍说,江西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修建江西会馆——万寿宫,主要有祭祀祈福、商业交易和商会联谊的作用。

  “万寿宫古街区靠近广润门,上世纪初,万寿宫一带成为南昌最早的旺铺,瓷器、夏布、丝绸、香料、海产品在这里进出,是当时南昌最大的商业交易市场,有‘推进涌出广润门’之说。”杨建葆说。除了江西总商会的遗址,万寿宫街区内留存的拱门牌坊,也可以看出当年的商业繁荣。“拱门上‘金城’二字表示金银首饰、黄金珠宝买卖都在这个地方进行。以前这样的拱门有五六个,现在就只剩下两个了。”杨建葆说。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